自媒体环境下解决本科生德育困境的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近年来,自媒体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当中,一定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社交渠道,为人们打开了一条新的信息交互通道.本科生群体是自媒体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在本科生应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其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均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也对本科生德育带来了一定挑战.此,对自媒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体环境下本科生德育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关键字:自媒体;德育;困境;一.自媒体环境概述自媒体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平台,几乎所有受众都能够在自媒体环境下自由表达意见,相互交流信息.因此,自媒体具备了亲民性.包容性以及互动性的特征.但由于网络环境的随意性与无序性,会对自媒体平台产生一定影响.由于自媒体信息产生门槛极低,很多自媒体从业者并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自媒体信息发布过程中也缺乏专业审核流程,自媒体平台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也就难以得到保证.总体上来看,自媒体的出现及不断成熟大幅度提升了社会公众信息交互效率,革新了传统社交方式,但自媒体环境下也存在着一定隐患,需要进一步引导.纠正.二.自媒体环境下本科生德育困境剖析本科生群体是自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他们可借助自媒体平台快速获得信息,甚至自媒体已经成为了其生活.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自媒体环境当中,信息规模庞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其中不排除一些负面信息会对本科生群体产生不良引导.一些本科生由于社会阅历.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对信息无法充分辨识,甚至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然是相悖逆的.自媒体环境的开放性,部分西方敌对势力会通过自媒体输入反社会主义思想,打着人权.自由的幌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抨击,会对本科生思想产生严重影响.同时,自媒体环境下匿名化的互动会让部分本科生游走在真实人格与虚拟人格之间.在现实生活中表现温和有礼的学生,可能在自媒体环境下出言不逊,产生各种情绪化表达行为.三.自媒体环境下解决本科生德育困境的有效策略1.完善德育内容自媒体环境下,本科生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完善相关内容.首先,德育内容要做到本土与全球一体化,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责任与自由,实现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相互交融.本科生德育工作要以本土优秀道德文化为基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无论背景如何转变,都需要传承并弘扬仁爱.诚信.正义.大同等传统文化精粹,协助本科生树立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同时,要善于整合并吸收全球优秀道德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补充.通过选择性地对其他民族道德思想文化进行批判性地吸收,将外来优秀道德文化融入于传统文化当中.2.创新德育载体一方面,在本科生德育工作过程中,要对媒体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媒体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德育功效最大化.校园媒体是本科生德育工作的良好载体之一.高校可将校园电视.广播.网络以及校报等整合起来,并融入新媒体平台,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起来,巩固本科生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德育内容,确保德育内容与本科生实际需求的相匹配性.传统思政理论课内容单调.枯燥,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排斥心理.本科生群体更愿意关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信息,包括衣食住行.故事小说.社会热点时事等.因此,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上述元素融入其中,赋予思政教育新的内容载体,不断更新德育内容,以适应新环境要求.3.优化德育环境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持.一方面,高校.自媒体平台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应该联合起来,强化网络监管.一些自媒体人也要不断增强自我责任感,主动约束自身言行,特别是网络名人要发挥带头作用,制止不良舆论传播.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学生惩戒制度,对学生言行进行约束,督促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引导其形成端正的价值观.惩戒制度构建过程中要始终坚守德性立场,并将制度与法律联系起来,保证制度的公平性,避免制度与法律.规章相抵触,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权威性.四.结语自媒体环境下,社会公众言论自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紧紧扣住自媒体特点,通过完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优化德育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同时,要注重对本科生的引导,使其树立端正.健康的价值观,共同创造和谐网络环境.参考文献[1]王琼.新媒体背景本科生德育模式变革路径初探[J].教育探索,2016,(10):95-97.[2]张慧芳.新媒体环境下本科生德育工作新路径探析[J].新闻探究导刊,2017,(13):2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