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处着手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德育教育要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从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从审视孩子的每一节课堂以及从纠正孩子的每一处错误等这些细处着手.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字:细处着手;德育教育;有效方法;意大利着名儿童文学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hbsrm.com
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每天都要比昨日更好,更爱别人.要做良心赞誉的事,做父亲喜欢的事,使老师.兄弟以及其他人能爱你的事……每夜母亲吻我的时候,使我能对她说‘今夜你吻的是一个比昨夜更高尚.更好的孩子’.要做良心赞誉的事父亲喜欢的事以及使老师.兄弟以及其他人能爱你的事等,这不正是在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德育要从细处着实吗?蔡元培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德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许多教师虽然深知德育之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德育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殊不知,最简单且有效的德育方式就是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从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从审视孩子的每一节课堂以及从纠正孩子的每一处错误等这些细处着手.一.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的说话方式以及说话内容中就能流露出来.或者说,一个人的每一句语言无不彰显着他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正因为如此,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要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教师在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时,不仅能够聆听到孩子语言的表层意思,还要能够聆听到孩子语言的弦外之音.这些弦外之音并不是不和谐的音符,而是教师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举例来说,部分孩子一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就会说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该怎么办呢?从孩子的这些语言中就流露出了他们害怕困难,缺乏解决各种困难的自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能够去伪存真,真实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基础,适时适度.恰如其分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二.从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着手约·凯恩斯说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孩子的每一种行为习惯正就是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的具体体现.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背后必然是一种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一种坏的行为习惯背后必定是一种低劣的思想道德品质.孩子的每一种行为习惯就是他们生活中的细节.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从细处着手,从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着手.比如说,班上有同孩子病了,有些孩子会嘘寒问暖,有些孩子却不以为然.这些嘘寒问暖的孩子更懂得关爱他人,而那些对同学漠不关心的孩子显然不懂得关爱他人.从孩子是否关心同学的细小行为着手,教师就可以对他们德育教育,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教师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或许在短期来看,会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量的积累,最终会实现孩子德育质地飞跃.三.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着手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批阅与评价作业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其实上,批阅作业并非只是检查孩子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既然批阅与评价作业能够全面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思想动态,那么,教师是不是可以从批阅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着手,对孩子实施德育教育呢?显而易见,从批阅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着手,完全可以对孩子进行富有成效的德育教育.因此,教师自始至终不仅要将批阅与评价作业作为检测孩子学习效果的放大镜,还要将批阅与评价作业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小天地.在作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情况,如一些孩子书写潦草,做题不思考,胡乱完成作业应付差事.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正好隐藏着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不负责任.缺乏责任心的思想道德短板.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在作业中写一些评语来对这些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教师知道某个孩子的理想是当医生,但是他的作业非常潦草,错误非常多.于是,教师就在他的作业中写了这样一句评语孩子,现在写作业潦草.不负责任,将来成为医生之后,你不会把手术刀也粗心地忘记在病人的身体里吧?类似于这种诙谐幽默地评语不仅能够让孩子及时改正错误,还能够对孩子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由此可见,孩子的每一份作业无不体现着他那时那刻的思想动态.因此,以批阅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为契机,教师可以卓有成效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四.从审视孩子的每一节课堂着手课堂既是孩子学习知识的乐园,又是孩子表现思想的展厅.因此,教师通过审视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处表现着手,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在仔细审视孩子在课堂中的各种表现的时候,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要看到孩子各种表现背后的思想动态以及道德修养等.唯有聚焦孩子课堂表现背后的各种思想动态和道德修养,教师才能找准孩子各种不良的思想苗头和明显的道德短板.据此,教师才能及时掐掉孩子不良的思想苗头以及补齐孩子明显的道德短板等.例如,有些孩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表现得不动声色.事实上,这些孩子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对此,教师要注重培养这些孩子良好的合作意识.孩子在课堂中的每一种表现,不仅真实反映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和道德修养.正因为如此,从审视孩子的每一种课堂表现着手,教师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孩子渗透德育教育.五.从纠正孩子的每一次错误着手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对于成人而言,还是对于孩子来说,犯错误都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智者会以错误为梯,不断修改与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愈发优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放过孩子的每一次错误.对于孩子的每一次错误,教师要大题小做大做文章.当然,这里所说的对孩子的各种错误大题小做大做文章,并不是说教师要抓住孩子错误的小辫子不放,对孩子严厉批评或者严肃惩罚,而是要放大孩子的每一次错误,找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据此对症下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让孩子以错误为梯,不断成长.孩子的每一次错误表象背后也蕴含着他们思想动态和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从纠正孩子的每一处错误着手,教师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一些孩子总是喜欢在课桌上.教室墙壁上.校园文化墙上等处乱涂乱画.这部分孩子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公德心,不懂得爱护公物.以纠正类似的错误为契机,教师可以教育孩子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综上所述,为了逐步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审视孩子的每一节课堂以及纠正孩子的每一次错误等细微处着手.从细微处着手,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就好似和暖的春风吹拂人,宛如及时的雨水滋润大地一样,在润物无声之中,孩子内心深处的德育之苗也就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摇曳生姿.参考文献[1]傅小云.德育教育要善于从细微着手.读与写[J].2016,(17):51.[2]程波,张海庆,李大雁.于细微之处着手思政教育,以小微活动树德育新风.青春岁月[J].2015,(17):94.
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每天都要比昨日更好,更爱别人.要做良心赞誉的事,做父亲喜欢的事,使老师.兄弟以及其他人能爱你的事……每夜母亲吻我的时候,使我能对她说‘今夜你吻的是一个比昨夜更高尚.更好的孩子’.要做良心赞誉的事父亲喜欢的事以及使老师.兄弟以及其他人能爱你的事等,这不正是在告诉我们,对于孩子的德育要从细处着实吗?蔡元培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德育之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许多教师虽然深知德育之重要性,但是却不知道德育究竟应该从何处着手?殊不知,最简单且有效的德育方式就是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从规范孩子的每一种行为.从评价孩子的每一份作业.从审视孩子的每一节课堂以及从纠正孩子的每一处错误等这些细处着手.一.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的说话方式以及说话内容中就能流露出来.或者说,一个人的每一句语言无不彰显着他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正因为如此,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要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教师在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时,不仅能够聆听到孩子语言的表层意思,还要能够聆听到孩子语言的弦外之音.这些弦外之音并不是不和谐的音符,而是教师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举例来说,部分孩子一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就会说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该怎么办呢?从孩子的这些语言中就流露出了他们害怕困难,缺乏解决各种困难的自信心.对于这样的孩子,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从聆听孩子的每一句语言着手,能够去伪存真,真实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基础,适时适度.恰如其分的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xzjq/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