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教学论文
1.课题来源及探究的目的和意义
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任务。而正确的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正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在现实环境下,地理教育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通过探究地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对于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在现实环境下,地理教育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通过探究地理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对于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对策,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使师范生为成为未来的教师做出更为充分的准备,调动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师范学习能够提供更多的符合新背景教师专业要求的准教师群体,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探究现状及剖析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探究是不均衡的,主要集中于探究在职教师的教师职业认同,关于师范生的探究较少,又主要集中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探究。主要文献有:李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探究,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探究,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剖析等。
从国内外探究现状来看,关于地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较少,开展地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探究有助于认识现状,为地理师范教育提供依据。
3.主要探究内容
本文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目前地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探寻地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高低与性别、年级、成绩等因素的关系。并根据探究结果,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对策。
4.探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探究方案: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据剖析法。
进度安排: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论文准备工作,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导师的指导,确定论文、基本框架。
2017年12月——2018年2月,仔细阅读文献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剖析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
2018年2月——2018年4月,完成论文初稿,并不断修改。
2018年4月——2018年5月,进行论文检测并且修改、定稿,成果展示
预期目标:查阅资料时,记录有用信息。根据相关文献设计问卷。对四个年级地理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影响地理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状况。3月底完成初稿。4月修改论文,5月中旬定稿,成果展示。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1)所需条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反馈。
(2)已具备条件:
自身条件:具备相关知识基础,有一定的查阅文献能力,剖析总结能力。
辅助条件:图书馆和网络有丰富的书籍资料、文献期刊。
6.预计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举措
(1)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认同的探究很多,但是关于师范生的探究较少,关于具体学科师范生教师认同的探究更少,缺少参考。解决举措:尽量多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仔细阅读与探究,记录对自己论文有帮助的信息,撰写论文时可灵活的运用以作为参照资料。
(2)在完成论文过程中,必须做一定数量的问卷,由于一人完成,数据量较大。困难较多。对于问卷的设计把握不足,相关知识还需加强。解决举措:查阅资料,参照相关的问卷制定模式,对本论文问卷进行修改和补充。
(3)论文的体系编排以及语言表达有许多不足之处。解决举措:根据指导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以及提出的修改意见,不断进行论文的修改。
7.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昕,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调查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2] 胡锦涛,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
[3] 姜勇,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后现代化转向[J].比较教育探究,2005(11)
[4] 美]F·菲利普·赖斯,金·盖尔·多金,青春期:发展、关系和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47-150
[5] SAMUEL,M.,& SREPHENS,D.(2000):CRITICAL DIALOGUES WITH SELF:DEVELOPING TEACHER IDENTITIES AND ROLES-A CASE STUDY OF SOUTH AF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33(5),475-491.
[6]COLDRON,J.&.SMITH,R.ACTIVE LOCATION IN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THEIR PROFESSIONA LIDENTITIES[J]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1999,31(6):711-726.
[7]ANTONEK.J.L.,MCCORMIEK,D.E.&DONATO,R.THE STUDENT TEACHER PORTFOLIO AS AUTOBIOGRAPHY:DEVELOPING A PROFESSIONAL IDENTITY.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7,81(L):15-27.
[8] 蒋晓虹,教师职业认同程度和教师职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9] 赵康,教育理想、教师专业认同与个人认同:试论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J].教育学报,2011(2)
[10] 孙利,佐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测量[J].教育探究与实验,2010(5)
[11] 沈之菲,新课程时代下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角色认同的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12]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探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5.
[13] 翟艳,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
[14]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 结构与特点实证探究[J].教师教育探究,2011(11)
[15] 晋燕云,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认同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6] 曾丽红,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7] 赵宏玉,齐婷婷,张晓辉,闾邱意淳,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 结构与特点实证探究[J].教师教育探究,2011(11)
[18] 陈丽虹,英语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7(3)
[19] 郭桂荣,数学系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调查剖析及对策[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报,2010(6)
[20] 彭艳红,高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21] 宋广文.魏淑华,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剖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1)
[22] 王淼,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差异的调查与剖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23] 丁道群,蒋珊珊,湖南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