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在青少年人际传播中的影响


探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化背景的到来,数字电视、数字图像、数字视频等全新的传播内容与手段重构着青少年的思维观念与行为方式,使其人际传播呈现出鲜明的“数字化”特性。能否清楚的认识数字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李普曼:公共舆论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的“数字化”特性。能否清楚的认识数字媒体所营造的拟态环境[ 李普曼:公共舆论(阎克文 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其特殊矛盾,对其能否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与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探究方法,以徐州地区共400名初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剖析,探讨数字媒体对青少年人际传播产生的益处与弊端,并在此基础上为其形成健康的人际传播理念与方式提出对策。

课题探究现状:
国内大部分探究者都着眼于网络社交工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探究全面的数字媒体的并不多,如李鲤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架构(新闻与写作2014年05期)、田丽和安静 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探究(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15期)、张露从微信看社交网络人际关系新模式(东南传播2014年第08期)等。这些探究多是探讨虚拟社交网络即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从网络社交的特征、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利弊以及趋利避害的对策角度进行论述。此外,也有不少学者着重探究青少年或本科生群体,对其使用网络社交工具情况进行大范围调查,如张静网络交流工具对本科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现代交际2014年01期)、佘洋和孙丽丽试论“微背景”社交工具对本科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经济探究导刊2014年第17期)、彭文英和冯健论“低头族”现象下的本科生人际交往(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年01期)、朱亚希“媒介依赖”理论视域下的本科生“社交”成瘾——以对四川大学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为例(今传媒2015年02期)等,得出的结论大体包括:青少年和本科生已普遍进行网络社交,并对他们的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的生活观念与交往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影响以负面为主,并提出建设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对青少年正确引导等方面的建议。
国外有关这方面的探究多集中在数字媒体产业、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联系以及数字媒体的技术应用方面,其中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应用是国外传播学非常重要的探究领域。国外学者多从宏观着眼,关注数字媒体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运用调查问卷、数据剖析等探究方法对数字媒体环境下的选民、政治和政策进行探究。另外,跨越不同物质技术和载体的媒介融合也是国外探究的重点内容。

课题探究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及创新点:
主要内容:本探究通过探讨数字媒体带来的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新特点以及在他们人际传播中的影响,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其中的辩证矛盾,并为其提出对策,旨在让青少年在“数字化生存”中形成健康的人际传播理念与方式。
实施方案:通过文献剖析,广泛搜集、鉴别、整理前人有关本探究的成果,进行比较和剖析,综合归纳出支撑本探究的理论基础,形成对探究内容的科学认识,同时找出其中的不足,作为本文的探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通过编制合理的调查问卷,使其具有效度与信度,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采用PPS规模和概率成比例的抽样方法对被调查者进行测试,统计问卷发放数量、回收数量、有效问卷数量,进行相关剖析探究。
创新点:1.之前探究多集中在探究网络社交工具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多的探究交流形式的“数字化”对人际交往带来的影响。本文以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为探究对象,以虚拟网络社交为重点,同时对数字媒体带来的内容、形式方面的改变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加以探究。
2.本文采用文献剖析和问卷调查的探究方法,将理论探究与实证探究相结合,避免了以往描述现象的为主的探究,有理论依据的同时,还有数据加以说明,使本文论点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课题进度安排:
2017年
9月 1 日~ 9 月 15 日 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老师的建议确定论文选题
9月 16 日~ 9 月 17 日 开题报告
9月 18 日~11 月 10 日 根据老师建议,修改论文选题,制定提纲
2018年
1月 15 日~ 3 月 10 日 查阅资料、翻阅文献,积累素材
3月 20日~3 月 30日 拟定调查问卷,并发放调查问卷
4月1 日~ 4 月 10 日 剖析调查问卷,得出结论,并查阅相关资料,积累素材
4月 15 日~5 月 12日 撰写论文,查阅相关资料,与导师沟通
5月 13 日~5 月 16日 修改论文并定稿
5月 19 日~5 月 23日 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方 艳. 论人际关系媒介化[J].国际新闻界, 2012(7).
【2】王颖吉. 媒介的暗面—数字背景的媒介文化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3】许正林. 新媒体的崛起与大众文化新症候[J].徐州工程学报(社科版), 2011(9).
【4】冯豪博. 数字媒体背景新闻观的新变化[J].当代传播, 2009(3)
【5】蒋建国. 网络化生存、网络孤独症蔓延与心理危机[J].探索与争鸣2013(10)
【6】孙运梁. 福柯刑罚思想探究——刑罚的权力剖析[J]河北法学2010(12)
【7】王颖吉. 媒介的暗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06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