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斯特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弗罗斯特帮工之死中的故事情节十分简单:沙拉斯是在美国农业地区长年打短工的一名雇工,农忙则忙,农闲则闲,可如今他年老体衰,孤苦伶仃,走投无路,只好回到原来的雇主华伦及其妻子曼丽的家。不料,当晚就老死在那里。照说,这该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生产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只好回到原来的雇主华伦及其妻子曼丽的家。不料,当晚就老死在那里。照说,这该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生产资料、陷于赤贫的劳动人民的一幅悲惨写照,但是弗罗斯特并没有深挖这个社会矛盾,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展开他所关心的一个主题:责任与义务,因为只有一个心地宽厚、而且把尊重别人作为自己生活原则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创造人道主义的和睦并赢得他人的关怀、同情和尊重。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观察诗人运用对话塑造人物的技巧,剖析诗中夫妻两人对帮工沙拉斯之死的不同观点,进而揭示诗中责任与义务主题。

二、调研资料情况
在1948年,诗人方平将弗罗斯特的对话体叙事诗帮工之死译成中文并在臧克家主编的文讯上发表,这可能是国内对弗罗斯特的最早引介。从Mordeca的文章中了解了责任与义务是这篇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文献中,有的探讨诗歌的写作风格的,有探讨诗歌中的每个人的所应有的责任的,还有的探讨他们之间责任与义务的关系的。这说明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已经有了一定得深度。
参考文献:
Huang, Zongying, Selected Readings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Press
Faggen, Robert,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obert Frost,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Mordecai, Marcus, “North of Boston(1914)”,in The Poems of Robert Frost: An Explication, G.K.Hall and Co., 191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黄宗英:一条行人稀少的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管窥(英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黄宗英:一条行人较少的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管窥, 载北京大学学报(外语),1997年,第54-62页。
黄宗英:“不是没有修饰”---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语言艺术管窥, 载北京大学学报(外语),1998年,第35-45页。
黄宗英:简单的深邃—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创作艺术管窥,载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第34-39页。

三、实施方案
根据论文所要论述的主要问题,运用所学文学理论知识与文本研读技巧,对小说帮工之死进行文本剖析,从而说明主题意象的使用是如何在小说中发挥其作用的。
定下选题范围,导师讲解论文总体流程
全面搜集资料,到图书馆寻找相关的文献
找到详实的信息后,充分的阅读和理解资料内容,并做好记录卡
定下,写作范围,导师提供宝贵的意见并下任务书
对所选的材料进行筛选,摘录和整理
定下论文提纲,修改细节
拟写开题报告,征求导师意见
撰写论文初稿

四、预期结果
论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观察诗人运用对话塑造人物的技巧,剖析诗中夫妻两人对帮工沙拉斯之死的不同观点,进而揭示诗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10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