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总体结构设计(附件)【字数:7977】
摘 要 在调查研究后,本文讨论了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发展现状。 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参照农业设计手册和类似产品,建立了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工作部件配套方案。这些部分旨在保持零件完全的自主权。在本文中,联合收割机筒的部件根据组装等级模型组装,确保零件结构参数变化时的配合关系不变。 本文主要基于久保田半饲料联合收割机pro488型号,脱粒装置部件的脱粒滚筒为整体设计。通过实验,获得各种弓形齿的脱粒性能和各种组合的脱粒效果。获得最佳组合后,脱粒滚筒和清洗室的体积增加,可以进行更高效,准确的收获操作。考虑到弓齿的磨损状况,将维护窗口设置在其滚筒上就能够及时更换弓齿。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1
1.2 我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面临的技术问题 1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脱粒装置的脱粒原理、脱粒方法、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
2.1脱粒机械工作原理 2
2.2脱粒装置脱粒方法分类 2
2.3脱粒装置的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
第三章机构的理论分析 3
3.1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流程及脱粒部分探讨 3
3.2滚筒转速的调节及半喂入式脱粒方法分类。 3
3.3脱粒滚筒装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 3
第四章.滚筒上弓齿的分区与安装及弓齿设计 6
4.1滚筒上弓齿的分区 7
4.2滚筒上的弓齿形状 7
4.3滚筒上弓齿排布 8
第五章.滚筒转速确定及零件的计算与校核 10
5.1脱粒滚筒转速的确定 10
5.2传动轴的计算与校核 10
5.3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0
5.4键的选择与校核 11
5.5滚筒的静平衡问题 12
第六章.附件的设计 13
6.1凹板筛的设计 13
6.2切刀设计 13
6.3带轮的设计 14
小结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基本分为欧美、日本两大类。 所谓的欧美类型指的是这些国家相对比例相对较大的土地,土地面积较大,主要是小麦种植。 而日本型主要是稻田,地面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主要是大米。所以前者的收割机为大型收割机,功率较大。 后者主要是中小型机器,本文主要讨论中小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日本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现阶段处于世界前列。 如“洋马”“久保田”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它的性能领先于同行业。
中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相对较慢,目前自走式半饲料联合收割机的生产地主要是杭州,浙江农业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苏无锡联合收割机厂。前者生产的是HL2010三线自走式半自动联合收割机,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之后引进国内,一斤国产化;后者生产仿日本洋马型号,太湖1450四线,基本国产化。两家制造商的产品性能与国外机相当,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差距比较大的是可靠性。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工厂本身,设备精度,技术和生产方式无法跟上国外企业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由于制造和装配质量不能满足操作要求等问题,如零件损坏,堵塞等问题经常发生,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半喂入机的配件也有问题,所以国产机主要的问题是可靠性。
与国外机相比,中国的半自动联合收割机自动化程度并不高。 由于成本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无法承受,只能进行简化,如高度自动控制和自动对行等工作,只保留了自动报警装置。
1.2 我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面临的技术问题
虽然国内发展了很多稻米收割机,但其技术难点还在水田的通过性。由于双作物种植区收割期较晚,泥脚在1530cm约90%左右,现有的履带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无法适应。日本和韩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已经达到了目前中国的标准,但由于其广阔的领土,多样的自然条件,农艺要求的各不相同,作物种类的繁多,及时其在本土运行的良好,但仍然需要改进才能卖给我们国家。这表明其产品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稻米地区的经营要求。如:采用双季稻田和深泥脚单排稻田的通过信;插苗和水,种植农业产生的随机分布和不均匀性和切割困难;重要零件的使用寿命低等等。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课题题目为“稻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总体设计”,研究内容为,对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部分进行改良设计,以适应水稻难脱粒的特性,同时对滚筒上的弓齿排布进行设计,加强脱粒滚筒脱粒特性,同时设计凹板筛等。夹持输送机构、副滚筒部分不在设计范围内。
第二章 脱粒装置的脱粒原理、脱粒方法、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1脱粒机械工作原理
被割谷物经脱粒机械的喂入口进入由脱粒滚筒和凹版组成的脱粒间隙进行打击和搓擦后,短脱出物通过栅格状凹版进入由清选筛和风机组成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长脱出物则进入分离装置进行茎秆与籽粒的分离,长茎秆被排出机外,而籽粒等短脱出物则通过分离装置上的筛孔进入下方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在风机和清选筛的联合作用下,颖壳等细小轻杂物被吹出机外,干净的籽粒经由籽粒收集装置进入集粮装置。
2.2脱粒装置脱粒方法分类
⑴冲击脱粒:依靠脱粒元件与谷物穗头的相互冲击的作用而进行脱粒。冲击速度越高,脱粒能力越强,同时破碎率也越大。降低冲击强度能够减少谷粒的破碎和损伤,但是为了将作物脱粒干净,需要增加脱粒的时间,所以生产率降低了,一般可以用冲击速度来衡量冲击强度,它随冲击速度增加而增加,脱粒装置上应考虑设有脱粒速度的调节装置。
⑵搓擦脱粒:依靠脱粒元件与谷物之间,以及谷物与谷物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谷物脱粒。脱净的程度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着脱净的程度,增加对谷物的搓擦,可以提高生产率和脱净率,但会使谷粒脱壳和脱皮,在脱粒装置上改变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间隙大小,能调整搓擦作用的强度。
⑶梳刷脱粒:依靠脱粒元件对谷物施加拉力而进行的脱粒,梳刷的能力也与脱粒元件的运动速度有关。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1
1.2 我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面临的技术问题 1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1
第二章 脱粒装置的脱粒原理、脱粒方法、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
2.1脱粒机械工作原理 2
2.2脱粒装置脱粒方法分类 2
2.3脱粒装置的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
第三章机构的理论分析 3
3.1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流程及脱粒部分探讨 3
3.2滚筒转速的调节及半喂入式脱粒方法分类。 3
3.3脱粒滚筒装置的分析与设计计算 3
第四章.滚筒上弓齿的分区与安装及弓齿设计 6
4.1滚筒上弓齿的分区 7
4.2滚筒上的弓齿形状 7
4.3滚筒上弓齿排布 8
第五章.滚筒转速确定及零件的计算与校核 10
5.1脱粒滚筒转速的确定 10
5.2传动轴的计算与校核 10
5.3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0
5.4键的选择与校核 11
5.5滚筒的静平衡问题 12
第六章.附件的设计 13
6.1凹板筛的设计 13
6.2切刀设计 13
6.3带轮的设计 14
小结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 国内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现状
国外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基本分为欧美、日本两大类。 所谓的欧美类型指的是这些国家相对比例相对较大的土地,土地面积较大,主要是小麦种植。 而日本型主要是稻田,地面面积小,经营规模小,主要是大米。所以前者的收割机为大型收割机,功率较大。 后者主要是中小型机器,本文主要讨论中小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日本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现阶段处于世界前列。 如“洋马”“久保田”等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它的性能领先于同行业。
中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发展相对较慢,目前自走式半饲料联合收割机的生产地主要是杭州,浙江农业工程有限公司和江苏无锡联合收割机厂。前者生产的是HL2010三线自走式半自动联合收割机,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之后引进国内,一斤国产化;后者生产仿日本洋马型号,太湖1450四线,基本国产化。两家制造商的产品性能与国外机相当,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但差距比较大的是可靠性。主要两个方面,一是工厂本身,设备精度,技术和生产方式无法跟上国外企业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由于制造和装配质量不能满足操作要求等问题,如零件损坏,堵塞等问题经常发生,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半喂入机的配件也有问题,所以国产机主要的问题是可靠性。
与国外机相比,中国的半自动联合收割机自动化程度并不高。 由于成本问题,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无法承受,只能进行简化,如高度自动控制和自动对行等工作,只保留了自动报警装置。
1.2 我国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面临的技术问题
虽然国内发展了很多稻米收割机,但其技术难点还在水田的通过性。由于双作物种植区收割期较晚,泥脚在1530cm约90%左右,现有的履带式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无法适应。日本和韩国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已经达到了目前中国的标准,但由于其广阔的领土,多样的自然条件,农艺要求的各不相同,作物种类的繁多,及时其在本土运行的良好,但仍然需要改进才能卖给我们国家。这表明其产品不能完全适应中国的稻米地区的经营要求。如:采用双季稻田和深泥脚单排稻田的通过信;插苗和水,种植农业产生的随机分布和不均匀性和切割困难;重要零件的使用寿命低等等。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课题题目为“稻麦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的总体设计”,研究内容为,对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部分进行改良设计,以适应水稻难脱粒的特性,同时对滚筒上的弓齿排布进行设计,加强脱粒滚筒脱粒特性,同时设计凹板筛等。夹持输送机构、副滚筒部分不在设计范围内。
第二章 脱粒装置的脱粒原理、脱粒方法、类型及本次设计选择
2.1脱粒机械工作原理
被割谷物经脱粒机械的喂入口进入由脱粒滚筒和凹版组成的脱粒间隙进行打击和搓擦后,短脱出物通过栅格状凹版进入由清选筛和风机组成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长脱出物则进入分离装置进行茎秆与籽粒的分离,长茎秆被排出机外,而籽粒等短脱出物则通过分离装置上的筛孔进入下方的清粮装置进行清选;在风机和清选筛的联合作用下,颖壳等细小轻杂物被吹出机外,干净的籽粒经由籽粒收集装置进入集粮装置。
2.2脱粒装置脱粒方法分类
⑴冲击脱粒:依靠脱粒元件与谷物穗头的相互冲击的作用而进行脱粒。冲击速度越高,脱粒能力越强,同时破碎率也越大。降低冲击强度能够减少谷粒的破碎和损伤,但是为了将作物脱粒干净,需要增加脱粒的时间,所以生产率降低了,一般可以用冲击速度来衡量冲击强度,它随冲击速度增加而增加,脱粒装置上应考虑设有脱粒速度的调节装置。
⑵搓擦脱粒:依靠脱粒元件与谷物之间,以及谷物与谷物之间的相互摩擦而使谷物脱粒。脱净的程度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着脱净的程度,增加对谷物的搓擦,可以提高生产率和脱净率,但会使谷粒脱壳和脱皮,在脱粒装置上改变滚筒与凹板筛之间的间隙大小,能调整搓擦作用的强度。
⑶梳刷脱粒:依靠脱粒元件对谷物施加拉力而进行的脱粒,梳刷的能力也与脱粒元件的运动速度有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