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式注射机合模装置系统设计(附件)【字数:13452】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塑料产业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各国也来越重视这方面,我国各地的生产产家都对此相当的关注,不断更新着投入生产的机器,提高生产的效率。塑料制品的使用,带动了人们对于注塑工艺以及注塑机的激情,并对此开始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国家投入了相当多的科技人才和财力用来发展这方面的;注塑成型的产品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周围,人们对它们也逐渐的熟知,像超市里面的商品包装、银行的取钱机、教室的话筒等设施,在各种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发展前途和钱途较为可观。况且塑料制品质量很轻,拿取方便,可塑性好,可以制成各种形态,人们也对它们越来越喜爱。简单来说,所谓的注塑成型就是将热塑或热固性塑料制成各种塑料制件的方法之一。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注射成型原理与特征 1
1.2注射机基本结构 1
1.3注射机类型分类及应用 1
1.4工艺设计 2
第二章 注射机的主要参数 6
2.1注射参数 6
2.2合模参数 7
2.3综合性能参数 8
第三章 液压缸的尺寸计算 10
3.1液压缸尺寸选择 10
3.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1
3.3液压缸的工作行程 11
3.4缸盖厚度 11
3.5最小导向长度 12
3.6缸体长度 12
3.7活塞杆稳定性 12
第四章 合模零件结构设计计算 13
4.1曲肘设计计算及校核 13
4.2拉杆的设计 14
4.3模板距离调节装置 16
4.4顶出装置 16
4.5模板 17
第五章 注塑机的液压系统 19
5.1液压传动系统构成 19
5.2传动油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0
5.3注塑机对液压传动的工作要求 20
5.4液压系统图说明 21
第六章 电气系统控制 24
6.1电气控制特征 24
6.2动作过程 24
6.3二级注射 24
第七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射机的调整、操作、安全措施 26
7.1注射机的调整 26
7.2注射机的操作 27
7.3安全措施 27
结束语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一章 概论
1.1 注射成型原理与特征
简单说明:熔融料塑化后输送至模腔中,冷却后得到所需要形态的制品的一种方法。注射机大多数情况下加工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但热塑性的居多。注塑机能够一次性做出复杂、尺寸准确、高质量的塑料成品,可批量机器自动化生产加工出需要的产品,各种类型的塑料皆可以加工。
1.2 注射机结构
机器运行阶段为塑化、注射和成型,由注射、合模、液压传动的装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
图 1.1 注塑机外观图
塑料在机器中溶解并压入模腔中,待完全溢满时,维持着规定的压力和工作时间,最终在压力下完成冷却和固定型态。合模装置使磨具可以成功地合紧,完成开模和脱模。
液压传动与电气控制系统负责为注塑机提供动力,同时实现控制。注塑机根据设编写的工艺的运作程序、规定的工艺参数的限制下运行程序。
1.3 注射机的类型分类及应用
注射成型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制造出的注塑机的类别也相继增多。
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人们也对其做出了分类:
传动形式类别:液压注射机、机械注射机、液压机械(连杆)注射机。
加工能力类别:超小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
塑化、注射方式类别:柱塞式、螺杆式和螺杆塑化柱塞注射式。
操作形式类别:自动、半自动和手动。
制品特征类别:通用和专用型
机器外表构造的三种类型划分:
1) 卧式型
卧式型的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优势:机身放置低,容易操控及修理;顶出的制品做自由落体运动。劣势:安装所需要的器件较困难且占地面积较大。其适合于大、中、小型注射机,目前在国内外基本采用的注射机类型。
2) 立式型
立式型的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和卧式型相同。优势:占f面面积小;模具组装,镶嵌件的嵌入简便;物料可以均匀注进料筒塑化。劣势:制品被顶出靠手或其它方式取出,无法自动生产;同时,立式型不好稳定,导致修理和加料艰难。立式型适合于/小型注射机。
3)角式型
角式型中和了卧式与立式型注射机,其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两两垂直,注射装置的轴线与磨具的分界面是同一水平面。角式型中和了卧式与立式的优劣。熔料从模具的侧面汇入模腔,因此适合加工加工中心处不留浇口痕迹的制品。
4)多模转盘式
多模转盘式是能够多工位控制的,合模装置是转盘式。机器开启,一副模具碰触喷嘴并保证压力,跟着转台再脱开,其余工位完成塑件的冷凝以及形态的固定。而另一副到设计工位处,第一副转角度开启模具,别的工位上可以实施放置镶嵌件等工序,进行周期运作。多模转盘型的最大优势:减少了工作周期,机器效率大幅度提升,充分发挥了较强的塑化力,适合长时间冷却或费时布置镶嵌件的大批量产品。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4 工艺设计
其过程概括为三阶段:合模注射、保压硬化和开模顶出设计程序。
/
图 1.2 注塑成型工艺生产简图
1.4.1 合模和锁紧
合模部分是工艺环节中三个阶段中必要的环节。合模成型过程同样关系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合模阶段里:模具组合是否紧固,模具开闭组合的灵活程度及完成品拿取是否快捷,都必须被注意。因此,当我们设计方案时,应符合几项基本条件: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注射成型原理与特征 1
1.2注射机基本结构 1
1.3注射机类型分类及应用 1
1.4工艺设计 2
第二章 注射机的主要参数 6
2.1注射参数 6
2.2合模参数 7
2.3综合性能参数 8
第三章 液压缸的尺寸计算 10
3.1液压缸尺寸选择 10
3.2液压缸壁厚和外径的计算 11
3.3液压缸的工作行程 11
3.4缸盖厚度 11
3.5最小导向长度 12
3.6缸体长度 12
3.7活塞杆稳定性 12
第四章 合模零件结构设计计算 13
4.1曲肘设计计算及校核 13
4.2拉杆的设计 14
4.3模板距离调节装置 16
4.4顶出装置 16
4.5模板 17
第五章 注塑机的液压系统 19
5.1液压传动系统构成 19
5.2传动油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20
5.3注塑机对液压传动的工作要求 20
5.4液压系统图说明 21
第六章 电气系统控制 24
6.1电气控制特征 24
6.2动作过程 24
6.3二级注射 24
第七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注射机的调整、操作、安全措施 26
7.1注射机的调整 26
7.2注射机的操作 27
7.3安全措施 27
结束语 28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0
第一章 概论
1.1 注射成型原理与特征
简单说明:熔融料塑化后输送至模腔中,冷却后得到所需要形态的制品的一种方法。注射机大多数情况下加工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但热塑性的居多。注塑机能够一次性做出复杂、尺寸准确、高质量的塑料成品,可批量机器自动化生产加工出需要的产品,各种类型的塑料皆可以加工。
1.2 注射机结构
机器运行阶段为塑化、注射和成型,由注射、合模、液压传动的装置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构成。
/
图 1.1 注塑机外观图
塑料在机器中溶解并压入模腔中,待完全溢满时,维持着规定的压力和工作时间,最终在压力下完成冷却和固定型态。合模装置使磨具可以成功地合紧,完成开模和脱模。
液压传动与电气控制系统负责为注塑机提供动力,同时实现控制。注塑机根据设编写的工艺的运作程序、规定的工艺参数的限制下运行程序。
1.3 注射机的类型分类及应用
注射成型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过程中使用次数越来越多,制造出的注塑机的类别也相继增多。
技术迅猛发展的趋势,人们也对其做出了分类:
传动形式类别:液压注射机、机械注射机、液压机械(连杆)注射机。
加工能力类别:超小型、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
塑化、注射方式类别:柱塞式、螺杆式和螺杆塑化柱塞注射式。
操作形式类别:自动、半自动和手动。
制品特征类别:通用和专用型
机器外表构造的三种类型划分:
1) 卧式型
卧式型的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优势:机身放置低,容易操控及修理;顶出的制品做自由落体运动。劣势:安装所需要的器件较困难且占地面积较大。其适合于大、中、小型注射机,目前在国内外基本采用的注射机类型。
2) 立式型
立式型的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和卧式型相同。优势:占f面面积小;模具组装,镶嵌件的嵌入简便;物料可以均匀注进料筒塑化。劣势:制品被顶出靠手或其它方式取出,无法自动生产;同时,立式型不好稳定,导致修理和加料艰难。立式型适合于/小型注射机。
3)角式型
角式型中和了卧式与立式型注射机,其注射与合模装置的轴线两两垂直,注射装置的轴线与磨具的分界面是同一水平面。角式型中和了卧式与立式的优劣。熔料从模具的侧面汇入模腔,因此适合加工加工中心处不留浇口痕迹的制品。
4)多模转盘式
多模转盘式是能够多工位控制的,合模装置是转盘式。机器开启,一副模具碰触喷嘴并保证压力,跟着转台再脱开,其余工位完成塑件的冷凝以及形态的固定。而另一副到设计工位处,第一副转角度开启模具,别的工位上可以实施放置镶嵌件等工序,进行周期运作。多模转盘型的最大优势:减少了工作周期,机器效率大幅度提升,充分发挥了较强的塑化力,适合长时间冷却或费时布置镶嵌件的大批量产品。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4 工艺设计
其过程概括为三阶段:合模注射、保压硬化和开模顶出设计程序。
/
图 1.2 注塑成型工艺生产简图
1.4.1 合模和锁紧
合模部分是工艺环节中三个阶段中必要的环节。合模成型过程同样关系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合模阶段里:模具组合是否紧固,模具开闭组合的灵活程度及完成品拿取是否快捷,都必须被注意。因此,当我们设计方案时,应符合几项基本条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xgc/zdh/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