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的高校考试签到系统前台子系统(附件)【字数:10721】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的技术,基于此技术的高校考试签到系统是为了实现各高校举行考试的签到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以及解决传统签到排队时间长、易发生多签漏签等问题,实现了简单高效的签到。本系统采用易火眼科技公司的非接触感应式智能卡读写器、射频识别卡及PC机。考务人员使用读卡器读取考生射频识别卡中的信息,通过USB线将考生信息传送到上位机。上位机通过 C# 编写软件,调用后台数据库(MySQL),自动统计和整理考生信息并通过屏幕广播未签到考生信息,考试结束通过报表打印签到信息。本系统完善了各大高校的考试管理机制,大大降低了高校考试签到工作的难度,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考试签到体系,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节约时间、充分利用资源和提高办事效率的效果。关键词射频识别;考试签到;C#;MySQL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
1.3 相关技术介绍 2
1.3.1 RFID技术 3
1.3.2 开发环境简介 4
1.3.3 串口通信介绍 4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5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6
2.1 可行性分析 6
2.1.1 技术可行性 6
2.1.2 经济可行性 6
2.1.3 操作可行性 6
2.1.4 法律可行性 6
2.2 需求分析 6
2.2.1 功能需求分析 7
2.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7
2.3 系统总体设计 8
2.3.1 系统模块设计 8
2.3.2 系统流程设计 9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14
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4
3.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6
第四章 系统实现 18
4.1 硬件实现 18
4.2 系统登录模块 22
4.3 自动签到模块 24
4.4 签到信息广播模块 25
4.5 统计打印模块 26
第五章 系统测试 2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 测试的目标与方法 28
5.2 测试过程 28
5.2.1 登录模块测试 28
5.2.2 签到点开启测试 29
5.2.3 手动签到测试 30
5.3 测试评价 31
5.3.1 覆盖评价 31
5.3.2 质量评价 32
结论 33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高校校园信息化逐步完善,高校借助现代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当前高校考试签到基本用的是纸质的表格进行登记,考试时考生互相传阅签到表并签名,考务人员逐一核对考生证件,汇总后由考务人员检查是否有漏签或多签情况。这种方法在考试签到中暴露了很多弊端:既耽误时间,影响考生作答,又容易发生漏签多签等状况。
RFID名为射频识别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发展,RFID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囊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其他诸多技术的综合学科。随着技术的进步,射频识别技术正渗透到大家生活、生产、军事等诸多领域,并且成为大量传统技术的替代品。使用该项技术的产品使用寿命普遍较长,相对传统产品又不易受干扰的影响,性能优异,因而能够在多种环境下正常的工作,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硬件基础的系统设备可以极大地开发出系统的最佳性能。研究射频识别技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拥有很重大的意义。射频识别运用到高校考试签到中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既能方便考生签到,又方便考务员管理。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校考试签到系统是为了实现各高校举行考试的签到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的过程自动化,以及解决签到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从而提高高校考试签到的效率。
1.2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RFID技术诞生于二战期间,最早应用在飞机“敌我识别”系统中,八十年代开始商业应用,逐渐出现多种规模应用;进入90年代,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以RFID为信息采集平台,建立物—物联网,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又一信息热门方向。RFI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标准、标签成本、工作频率选择、天线设计、防冲撞技术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目前国际上的涉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公司很多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将RFID模块缩小,使其方便嵌入和携带,另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则是提高射频识别模块的发射频率[1]。
国外RFID行业在此技术应用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美国主要将RFID技术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门禁管理等方面,欧洲各国主要关注在距离动物识别、物品追溯中的应用等等。从地理位置可以发现,欧美地区是射频识别技术应用最多的区域,而日本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紧随欧美其后。从大型企业公司来看,德州仪器、飞利浦、和Alien公司等一些国际大型的跨国公司,都对射频识别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在这些公司眼中射频识别行业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些大公司都在该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发以防止被市场淘汰[2]。
上世纪80年代的国外,RFID考勤签到产品随着其他商用产品一同出现,但用于该项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RFID并未能广泛应用于考勤签到领域。
中国最早于1994年开始接触RFID技术,该技术凭借着其无须接触读取、群体识别、信息实时动态更新、高度真实可靠等一系列的优良特点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相当高程度的推广,应用也覆盖了交通、生产、零售、政府、海关、司法和动物等各个方面,但相对来说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中国由于涉及RFID相对与国外来讲比较晚,所以,中国在RFID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相对比较狭窄,目前国内主要将RFID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特种设备与危险物品管理、公共交通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而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第二代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同样采用了RFID技术,可以说该技术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单项应用[3]。
国内之前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将RFID技术用于考勤签到的案例出现较晚。随着在该领域的大力投入,最近几年国内的RFID应用得以大规模发展,陆续出现了很多人员管理方面的考勤签到产品。
当前考试签到管理系统十分不规范,替考等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破坏了考场纪律,更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学校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文明考试、遵纪守法,一方面加大考试纪律监管,提高考试纪律,但这些措施都无法解决高校考试中的不规范现象。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得另寻突破口,本文研究的基于射频识别的高校考生签到管理系统便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变革的一次尝试,相信可以给高校考场带来新的良好的景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
1.3 相关技术介绍 2
1.3.1 RFID技术 3
1.3.2 开发环境简介 4
1.3.3 串口通信介绍 4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5
第二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 6
2.1 可行性分析 6
2.1.1 技术可行性 6
2.1.2 经济可行性 6
2.1.3 操作可行性 6
2.1.4 法律可行性 6
2.2 需求分析 6
2.2.1 功能需求分析 7
2.2.2 非功能需求分析 7
2.3 系统总体设计 8
2.3.1 系统模块设计 8
2.3.2 系统流程设计 9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14
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4
3.2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 16
第四章 系统实现 18
4.1 硬件实现 18
4.2 系统登录模块 22
4.3 自动签到模块 24
4.4 签到信息广播模块 25
4.5 统计打印模块 26
第五章 系统测试 2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1 测试的目标与方法 28
5.2 测试过程 28
5.2.1 登录模块测试 28
5.2.2 签到点开启测试 29
5.2.3 手动签到测试 30
5.3 测试评价 31
5.3.1 覆盖评价 31
5.3.2 质量评价 32
结论 33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高校校园信息化逐步完善,高校借助现代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当前高校考试签到基本用的是纸质的表格进行登记,考试时考生互相传阅签到表并签名,考务人员逐一核对考生证件,汇总后由考务人员检查是否有漏签或多签情况。这种方法在考试签到中暴露了很多弊端:既耽误时间,影响考生作答,又容易发生漏签多签等状况。
RFID名为射频识别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发展,RFID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囊括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其他诸多技术的综合学科。随着技术的进步,射频识别技术正渗透到大家生活、生产、军事等诸多领域,并且成为大量传统技术的替代品。使用该项技术的产品使用寿命普遍较长,相对传统产品又不易受干扰的影响,性能优异,因而能够在多种环境下正常的工作,采用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硬件基础的系统设备可以极大地开发出系统的最佳性能。研究射频识别技术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拥有很重大的意义。射频识别运用到高校考试签到中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既能方便考生签到,又方便考务员管理。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校考试签到系统是为了实现各高校举行考试的签到数据采集、数据统计和信息查询的过程自动化,以及解决签到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从而提高高校考试签到的效率。
1.2 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RFID技术诞生于二战期间,最早应用在飞机“敌我识别”系统中,八十年代开始商业应用,逐渐出现多种规模应用;进入90年代,RFID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进入21世纪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以RFID为信息采集平台,建立物—物联网,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又一信息热门方向。RFID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标准、标签成本、工作频率选择、天线设计、防冲撞技术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目前国际上的涉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公司很多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将RFID模块缩小,使其方便嵌入和携带,另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则是提高射频识别模块的发射频率[1]。
国外RFID行业在此技术应用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美国主要将RFID技术用于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门禁管理等方面,欧洲各国主要关注在距离动物识别、物品追溯中的应用等等。从地理位置可以发现,欧美地区是射频识别技术应用最多的区域,而日本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紧随欧美其后。从大型企业公司来看,德州仪器、飞利浦、和Alien公司等一些国际大型的跨国公司,都对射频识别技术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在这些公司眼中射频识别行业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有着广阔的前景。这些大公司都在该行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研发以防止被市场淘汰[2]。
上世纪80年代的国外,RFID考勤签到产品随着其他商用产品一同出现,但用于该项技术的不成熟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RFID并未能广泛应用于考勤签到领域。
中国最早于1994年开始接触RFID技术,该技术凭借着其无须接触读取、群体识别、信息实时动态更新、高度真实可靠等一系列的优良特点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相当高程度的推广,应用也覆盖了交通、生产、零售、政府、海关、司法和动物等各个方面,但相对来说的范围还是比较小的。中国由于涉及RFID相对与国外来讲比较晚,所以,中国在RFID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也相对比较狭窄,目前国内主要将RFID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特种设备与危险物品管理、公共交通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而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第二代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同样采用了RFID技术,可以说该技术也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单项应用[3]。
国内之前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将RFID技术用于考勤签到的案例出现较晚。随着在该领域的大力投入,最近几年国内的RFID应用得以大规模发展,陆续出现了很多人员管理方面的考勤签到产品。
当前考试签到管理系统十分不规范,替考等违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破坏了考场纪律,更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学校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文明考试、遵纪守法,一方面加大考试纪律监管,提高考试纪律,但这些措施都无法解决高校考试中的不规范现象。想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得另寻突破口,本文研究的基于射频识别的高校考生签到管理系统便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变革的一次尝试,相信可以给高校考场带来新的良好的景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wlw/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