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附件)

摘要:近年来,江苏省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各大场馆纷纷建立自己的Web网站,及时为市民提供了专家讲座、展览论坛、节庆活动、电影放映、新书上市、文艺演出等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信息。但是,各大场馆针对手机用户的WAP网站还没有建立起来,并且Web网站提供的文化活动信息零落分散,深藏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市民无法全面、及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本文运用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结合地理位置服务,各大场馆各项活动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手机屏幕上呈现,更配有地图标注的相隔距离和行进路线。软件app支持登入,可记住个人相应的喜好信息,可进行通知的收藏,通知历史记录的访问,通知的智能优先推送。
目录
1 绪论 5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1.2 多线程编程技术 5
1.1.3 jsoup组件 6
1.1.4 百度地图api接口 6
1.1.5 MSHTML组件 7
1.2 技术路线 8
1.3 论文组织结构 8
2 系统需求分析 8
2.1 原始需求 8
2.2 主要需求分析 8
3 系统框架设计 12
3.1 系统设计 12
3.1.1 系统框架图 13
3.1.2 服务端 13
3.1.3 客户端 13
4 系统的实现细节 14
4.1 客户端功能实现 14
4.1.1 客户端登入功能 14
4.1.2 客户端注册功能 15
4.1.3 客户端信息更新功能 16
4.1.4 客户端兴趣定阅功能 16
4.1.5 客户端自动登入功能 17
4.1.6 客户端导航功能 17
4.2 服户端功能实现 18
4.2.1 服户端信息抓取功能 18
4.2.2 服户端数据库操作功能 18
4.2.2 服户端Socket服务功能 19
4.3 系统数据库表 20
4.3.1 用户定阅站点表 20
4.3.2 数据库通知信息表 2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3.3 用户收藏通知表 20
4.3.4 兴趣站点及类型表 20
4.3.5 用户操作记录表 21
4.3.6 历史阅读记录表 21
4.3.7 通知更新日志表 21
4.3.8 用户信息表 21
4.3.9 错误信息表 21
4.4 自定义通信操作标识符 22
5 系统测试 22
5.1 系统运行环境 22
5.2 单元测试 22
5.2.1消息抓取模块测试 22
5.2.2 登陆模块测试 23
5.2.3 注册模块测试 23
5.2.4 兴趣定制模块测试 23
5.2.5 地图导航模块测试 23
5.2.6 通知接收及展示模块测试 23
6 总结与展望 24
6.1 总结 24
6.2 展望 24
面向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引言
近年来,江苏省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各大场馆纷纷建立自己的Web网站,及时为市民提供了专家讲座、展览论坛、节庆活动、电影放映、新书上市、文艺演出等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信息。但是,各大场馆针对手机用户的WAP网站还没有建立起来,并且Web网站提供的文化活动信息零落分散,深藏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市民无法全面、及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因此,急需将各家深墙之中的公共文化活动信息在一个平台上展示,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提高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回报。目前,苏州博物院拥有我省唯一一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应用软件APP,远落后于全国其它兄弟省市,与我省的文化大省和文化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符。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系统,不仅仅是有益于我省文博事业,更可以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增长提供有益的帮助,进而提升城市形象、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移动互联网被公认为未来十年最有创新活力和最具市场规模的新领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无线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用户迅速普及,截止2011年底全球手机用户已达59亿。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访问互联网的无线设备越来越多,仅中国而言,截止2013年12月,手机网民数量达到5亿,手机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给目前的网络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对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行各业。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博物馆等领域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总体上看,应用类型还显得比较单一,特别是在本可做出许多应用的公众服务方面有所欠缺[1]。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android应用平台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8月由Google收购注资。2007年11月,Google与84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Android系统。随后Google以Apache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Android的源代码。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机发布于2008年10月。Android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如电视、数码相机、游戏机等。2011年第一季度,Android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塞班系统,跃居全球第一。 2013年的第四季度,Android平台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8.1%。[1] 2013年09月24日谷歌开发的操作系统Android在迎来了5岁生日,全世界采用这款系统的设备数量已经达到10亿台。
如今移动互联网以及通信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Android,现在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Android设备被启用,大量的移动Android终端被使用,将来对Android开发人才的需求必然大量增加,但目前Android的开发人员不多,符合市场要求[2]的人才就更少了,在未来几年内,Android开发工程师将成为3G行业炙手可热的岗位之一[3]。
Android系统从底向上一共分了4层,每一层都把底层实现封装,并暴露调用接口给上一层,这4层结构分别是:Linux内核(Linux Kernel)、中间件、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应用程序(Application)。这4层所包含的内容都要详细学习和掌握。在掌握Android的系统架构后还需学习的内容包括:Android应用程序的基本原理、布局简介、Android选项菜单、XML菜单建立、Android对话框、用户界面Toast、用户界面布局、Android事件处理、Android常用组件、列表视图、时间选择对话框、Android数据存储、多媒体设计开发、互联网应用开发、GPS定位应用开发、Android多线程等。如果开发游戏,还需要图形图像技术、View Surface View、Android平台的传感器、游戏中的物理和数学、OpenGLES和游戏引擎以及音效等[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wljs/70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