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服务端模块(源码)

摘 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门禁系统在出入管理,安全防护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的门禁的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智能化、高速化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开发出了一款新型的门禁管理方案。在分析现有的门禁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模块来设计新型门禁系统,即服务端模块、客户端模块和硬件模块。本文主要针对智能门禁系统的服务端进行设计并实现。服务端包括一个智能门禁系统管理平台和动态二维码生成方案。服务端为指令处理中心,使用中央数据库来存储用户和门禁信息,通过对用户提交的数据进行认证鉴权来实现是否对门进行操作。二维码采用动态二维码的方式(一次一密)。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门禁发展现状及趋势 1
1.2.1国外发展现状 2
1.2.2国内发展现状 3
1.3研究的主要内容 3
第二章 智能门禁系统方案设计 5
2.1智能门禁系统的需求概述 5
2.2智能门禁系统总体设计 6
2.2.1总体结构 6
2.3.2总体流程 7
2.3门禁系统服务端软件设计 8
2.4数据库设计 8
2.4.1数据库关系图 8
2.4.2数据库关系表 9
第三章 总体实现 12
3.1门禁系统拓扑图 12
3.2服务端模块实现 12
3.2.1门禁管理模块 13
3.2.2用户管理模块 13
3.2.3权限模块 14
3.2.4二维码管理模块 14
3.2.5日志记录模块 15
3.3二维码实时更新 15
第四章 运行测试 17
4.1测试目标 17
4.2功能模块测试 17
4.2.1门禁管理模块 17
4.2.2用户模块测试 17
4.2.3权限管理模块测试 18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19
5.1总结 19
5.2展望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绪论
1.1课题背景
门禁系统,又称出入口控制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意为Access Control System,简称ACS。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数字生活,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移动互联网具有便捷、便携、定向、精准、感触等特性。
现阶段,门禁系统大多数都是物理接触式或生物扫描式的交互,如门禁卡,指纹锁,密码锁,识别眼球,NFC等。这些传统门禁系统大多需要物理介质或者需要预先录入大量信息,每次新增用户时,也都需要复杂的操作录入信息才能使用。
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今天,传统的门禁系统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移动互联的时代发展需要,本文寻求一种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基础的,新型门禁管理解决方案。用户通过智能手机打开APP应用程序给服务端发送指令,门禁系统通过服务器查询中央数据库系统进行有效信息验证,验证通过后发送开门指令,做到不需要物理接触的无卡网络门禁系统。在后台,门禁管理员可以对所有门的实时状态、用户的操作等行为进行监控,既方便了管理,又提高了安全性。
1.2门禁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能化的门禁系统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就像人是从原始野蛮社会慢慢的发进化为现代的文明人,在传统的钥匙对应锁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门禁系统越来越趋向智能化、稳定化。传统的门禁多是一把或者多把锁用于对门的安全进行管理,不管制作锁和钥匙的材料有多坚固,锁的设计有多合理,总是能通过各种手段被打开。因此,传统门禁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另外,大型的图书馆,博物馆,国家机关,企业仓库重地,酒店宾馆等地对于人员出入管理更加繁琐和重要。一般,门禁管理的权限由多人掌控,一旦货物丢失或者非法闯入,相应的管理纪录无法查看。并且一旦有人钥匙丢失,或者变化人员,可能引起钥匙和锁一起更换。由此带来的成本也高,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这些场合使用传统钥匙和锁的门禁系统不能够达到理想的安全和实际性的要求。为了解决传统门禁所带来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化科技的发展,相应的电子密码锁和接触式电磁卡锁应运而生。它们的出现,对现代的智能门禁系统起到了推进作用。使得门禁系统管理越来越完善,操作也越老越简单。门禁的发展包括一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门禁系统-传统的钥匙对应锁的门禁管理,一把锁配备多把钥匙,钥匙由多人管理。人员出入门都需要通过钥匙机械开门,这样的操作通常对门锁都会进行磨损,而且钥匙丢失或者人员更换,有时需要换锁,带来经济和安全的问题。因此对门锁的保养、钥匙的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二代门禁系统-密码对应键盘的门禁管理。一个门对应一个的密码,人员通过密码来实现对门的控制。如果人员变动,可以通过变换密码的方式来防止密码泄漏。第二代门禁系统相对于第一代门禁系统,不需要人员携带钥匙,大大减少了对钥匙的管理,提高了出入门禁的效率,可周期性变幻密码来防止密码被盗,然而缺点是用户密码容易在不发觉的情况下被盗,而且,一旦用户忘记密码,短时间内无法出入门。
第三代门禁系统-接触IC卡对应读卡机,IC卡就相当于第二代门禁系统的密码,使用IC卡刷读卡机或者配合密码来实现对门的控制。然而,IC卡刷读卡机的时候需要接触,这样就带来了IC卡和读卡机的磨损,造成IC卡和读卡机的损坏,而且,IC卡容易消磁或者破损,并且容易被复制,因此IC卡的寿命普遍不长。
第四代门禁系统-感应式(非接触式)IC卡对应读写器。这种门禁系统基于感应技术发展而来。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通过射频识别,RFID(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来进行通信。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且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的读写器与非接触式IC卡建立机械或者光学连接。这种门禁系统与前三代相比,优势较大,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不接触,无磨损,建立连接快,速度快,而且自动识别,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干预,然而,非接触式IC卡容易被破解和复制,而且成本相对较高。
第五代门禁系统-生物识别门禁系统。所谓身份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生物传感器、光学原理、声学原理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密切结合,利用人类特有生理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定。生物识别门禁主要通过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由于人类的生物特征(如指纹、瞳孔)一般具有唯一性,可以用来标示一个人的身份特征。再利用可靠的配对算法来实现对门的控制。从安全角度讲,这种门禁系统识别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但是对人和技术要求较高,要实现大面积的使用还需要时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rjgc/1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