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测试方案的设计与实现(附件)【字数:11853】
摘 要基于网络技术日益发展和智能终端普及率逐渐提高的现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迅速壮大起来,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是咪咕公司业务平台提供的统一支付接口,由于涉及财务信息。因此,系统的功能稳定性、支付的安全性、多用户性能需要得到高质量的保证。本文以咪咕支付结算系统为测试对象,依据需求文档,设计测试方案并编写测试用例,对被测系统的各个质量属性进行充分的测试,给出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相关测试文档。测试方案的实施结果表明,系统的质量得到一定提高。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软件测试的背景 1
1.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 1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1
1.2.2软件测试的目的 1
1.2.3软件测试的过程 1
1.3针对咪咕支付结算系统的测试背景及意义 2
第二章 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3
2.1黑盒测试 3
2.2白盒测试 3
2.3 SoapUI工具 3
2.4 SecureCRT工具 4
2.5其他工具 5
第三章 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概述 6
3.1系统功能介绍 6
3.2系统界面 7
第四章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执行 9
4.1支付模块 9
4.1.1“单一支付”测试 9
4.1.2“组合支付”测试 10
4.2退款模块 11
4.3对账模块 13
4.4结账模块 16
第五章 缺陷管理与追踪 19
5.1亚信交付管理平台 19
5.2用例录入与执行 19
5.3缺陷录入及跟踪 21
5.4缺陷分析统计 2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4
6.1课题总结 24
6.2未来展望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软件测试的背景
软件的产生促使了软件测试的产生。由于早期软件较为简单,开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将软件中已知的故障修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式的自主调试越来越不能满足保证软件质量的要求,软件测试则应运而生。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软件行业快速发展,软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测试大型软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由于当时多为手工测试,手工测试的测试效率低且存在无法测试或者容易遗漏的情况,为了改善手工测试效率低的现状,人们开发了许多测试工具来辅助测试。随着测试工具的出现,测试行业逐渐迈入了自动化测试[1]的发展道路,测试人员得以从繁重的无意义测试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测试用例、测试场景的思考,为了测试质量的再一步提高作了基础。
1.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2]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3]
1.2.2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4]是为了尽可能的发现更多的缺陷,且尽可能的优先找出更为重要、更核心的问题,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同时软件测试也是为了验证和确认软件的可用性、正确性,是否满足客户需求;我们还根据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5]和风险控制,这又为项目的按时完成奠定了基础。
1.2.3软件测试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1)需求评审:了解需求并分析需求点。(2)编写测试计划:由组长根据需求内容,编写测试计划并分配任务。(3)编写测试用例:根据分配的任务编写测试用例。(4)用例评审:与开发人员和需求人员共同评审用例,针对用例给出修改建议。(5)修改用例:根据用例评审中的建议修改测试用例。(6)测试并执行测试用例:发现缺陷,则提交缺陷并跟踪,待缺陷修复后验证缺陷,若缺陷验证通过,则关闭缺陷,反之,则打回缺陷单。(7)分析测试结果:确认用例执行无误且缺陷全部关闭后,分析测试结果。(8)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
/
图11 测试流程图
1.3针对咪咕支付结算系统的测试背景及意义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6],由于其支付便捷,成本较低,迅速地壮大起来。因此支付结算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咪咕支付结算系统就是在此趋势下的一个体现。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是向咪咕各子公司、各产品提供了五级支付能力及针对支付相关进行结算的系统。
首先,任何涉及到财务的问题,不论金额大小,它在性质上也是严重事件;其次,在各种支付功能已深入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今天,哪怕仅有一个小小的支付问题,那么,最后引起的也可能是涉及成百上千乃至上亿元金额和大量用户的大问题,因此需要严谨地测试与财务相关的系统。
第二章 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2.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在不考虑内部代码逻辑的情况下,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它以需求文档为标准,在测试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时主要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法编写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7]:在需求文档的基础上分析需要编写测试用例的需求,按分析结果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根据划分的等价类取合适的值作为输入值,进行测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软件测试的背景 1
1.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 1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1
1.2.2软件测试的目的 1
1.2.3软件测试的过程 1
1.3针对咪咕支付结算系统的测试背景及意义 2
第二章 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3
2.1黑盒测试 3
2.2白盒测试 3
2.3 SoapUI工具 3
2.4 SecureCRT工具 4
2.5其他工具 5
第三章 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概述 6
3.1系统功能介绍 6
3.2系统界面 7
第四章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执行 9
4.1支付模块 9
4.1.1“单一支付”测试 9
4.1.2“组合支付”测试 10
4.2退款模块 11
4.3对账模块 13
4.4结账模块 16
第五章 缺陷管理与追踪 19
5.1亚信交付管理平台 19
5.2用例录入与执行 19
5.3缺陷录入及跟踪 21
5.4缺陷分析统计 23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24
6.1课题总结 24
6.2未来展望 24
结束语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第一章 绪论
1.1软件测试的背景
软件的产生促使了软件测试的产生。由于早期软件较为简单,开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将软件中已知的故障修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复杂程度日益增加,对软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式的自主调试越来越不能满足保证软件质量的要求,软件测试则应运而生。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软件行业快速发展,软件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测试大型软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由于当时多为手工测试,手工测试的测试效率低且存在无法测试或者容易遗漏的情况,为了改善手工测试效率低的现状,人们开发了许多测试工具来辅助测试。随着测试工具的出现,测试行业逐渐迈入了自动化测试[1]的发展道路,测试人员得以从繁重的无意义测试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测试用例、测试场景的思考,为了测试质量的再一步提高作了基础。
1.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
1.2.1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描述一种用来促进鉴定软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质量的过程。[2]换句话说,软件测试是一种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之间的审核或者比较过程。软件测试的经典定义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3]
1.2.2软件测试的目的
软件测试的目的[4]是为了尽可能的发现更多的缺陷,且尽可能的优先找出更为重要、更核心的问题,从而提高软件质量;同时软件测试也是为了验证和确认软件的可用性、正确性,是否满足客户需求;我们还根据软件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5]和风险控制,这又为项目的按时完成奠定了基础。
1.2.3软件测试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1)需求评审:了解需求并分析需求点。(2)编写测试计划:由组长根据需求内容,编写测试计划并分配任务。(3)编写测试用例:根据分配的任务编写测试用例。(4)用例评审:与开发人员和需求人员共同评审用例,针对用例给出修改建议。(5)修改用例:根据用例评审中的建议修改测试用例。(6)测试并执行测试用例:发现缺陷,则提交缺陷并跟踪,待缺陷修复后验证缺陷,若缺陷验证通过,则关闭缺陷,反之,则打回缺陷单。(7)分析测试结果:确认用例执行无误且缺陷全部关闭后,分析测试结果。(8)编写测试报告:根据测试结果编写测试报告。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
/
图11 测试流程图
1.3针对咪咕支付结算系统的测试背景及意义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6],由于其支付便捷,成本较低,迅速地壮大起来。因此支付结算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会,咪咕支付结算系统就是在此趋势下的一个体现。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是向咪咕各子公司、各产品提供了五级支付能力及针对支付相关进行结算的系统。
首先,任何涉及到财务的问题,不论金额大小,它在性质上也是严重事件;其次,在各种支付功能已深入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今天,哪怕仅有一个小小的支付问题,那么,最后引起的也可能是涉及成百上千乃至上亿元金额和大量用户的大问题,因此需要严谨地测试与财务相关的系统。
第二章 测试方法与测试工具
2.1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是在不考虑内部代码逻辑的情况下,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它以需求文档为标准,在测试咪咕支付结算系统时主要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法编写测试用例。
等价类划分法[7]:在需求文档的基础上分析需要编写测试用例的需求,按分析结果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根据划分的等价类取合适的值作为输入值,进行测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qrs/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