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的校友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源码)【字数:12608】

摘 要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开发出更加方便实用的网络工具。各种在线交流软件和社交平台让人们的交流互动不再受到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变得高效便捷。校友录作为一种方便校友交流学习的系统,不仅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供了平台,通过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合理的管理,还可以加深校友之间的感情,使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校友录系统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系统的设计思想、需求分析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该系统采用JSP技术进行前台部分的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JDBC与前台页面进行衔接,属于WEB数据库开发、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系统以个人的身份进入,通过填写个人资料进行注册,注册用户可在登陆后参与班级活动或使用系统的其他功能。通过校友录这种网络联系方式,不仅有利于在校学生的交流互动,还可以使毕业已久的同学们能够重新聚在一起了解各自的近况。通过建立起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沟通渠道,促进新老生之间的交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2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3.1研究目的 3
1.3.2理论意义 3
1.3.3实践意义 3
1.4全文组织结构 3
第2章 校友录系统分析 5
2.1校友录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5
2.1.1系统概述 5
2.1.2用户角色 5
2.2系统功能分析 8
2.3系统可行性分析 11
2.3.1经济可行性 11
2.3.2技术可行性 11
2.3.3操作可行性 11
第3章 校友录系统的设计 12
3.1校友录系统的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12
3.1.1系统管理模块 12
3.1.2用户使用模块 15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校友录系统的系统数据库设计 18
3.2.1各模块实体分析 18
3.2.2数据库表分析 23
3.3校友录系统的包设计 28
第4章 系统实现 29
4.1主要界面 29
4.1.1校友录首页界面 29
4.1.2新闻公告界面 30
4.1.3班级录界面 32
4.1.4校友论坛界面 33
4.1.5职业招聘界面 34
4.2后台界面 35
4.2.1用户后台界面 35
4.2.2管理员后台界面 36
第五章 系统测试 38
5.1系统测试流程 38
5.2系统功能测试 38
5.2.1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38
5.2.2班级动态发布测试 38
5.2.3班级相册上传测试 39
5.2.4论坛发帖/回帖测试 40
5.2.5简历投递测试 40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42
6.1总结 42
6.2展望 42
参考文献 43
致 谢 44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校友录又称同学录,一般用于记录着同学之间的通讯信息,还有同学所写的留言和祝语。在临近毕业之际,一本精美的同学录不仅可以保存同学的联系方式更是能够留住自己的一丝青春回忆。传统的同学录一般为纸质,然而纸质的校友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存储困难。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不断追求高效快捷,纸质校友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逐渐被时代淘汰,基于Web的校友录系统一改传统校友录消息陈旧、更新困难、不便于实时联系等各种弊端,它为校友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同时对整合校友资料、组织校友活动、沟通校友感情、培养和管理各地分会,凝聚校友资源起到了重大作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自2004年Web2.0问世之后,其所包含的各种互联网的新兴概念如注重用户的集体参与、注重网站的平台化、具有更丰富的交互功能等特征很快被大家认同并采用。同时SNS这种社交网络服务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的SNS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一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SNS浪潮,My Space、Facebook 与Twtter便是这一领域的代表[1]。
My Space又称聚友网于2003年7月创立于美国,因其最早提供个人空间的社交服务而闻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站的鼻祖,自创立以来就以不容小觑的姿态站在网络社交媒体的前沿,即便一路经历了收购和黯然衰落却并没有阻挡其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交友平台[2]。在My Space上,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与朋友一同交流分享有趣的博客、视频,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等。
其实说到校友录的实现,我们都能够轻而易举的想到,外国早已在这方面有过先驱模样的发展。Facebook是由马克扎克伯格创建的一个基于LAMP( Linux、Apache、MySQL、PHP) 技术构架社交网络服务网站。自2004年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Facebook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网站,根据数据显示,全球每12人就有一个注册使用过Facebook[3]。像很多网站一样,Facebook几乎所有的服务器运行的都是开源软件,其Web服务器采用的是Linux, Apache和PHP,数据库是MySQL,同时使用Memcached来保证网站的快速反应,而一些后台应用Python、Perl和Java,以及一些Gcc 和Boost,程序员则使用Subversion和Git 来进行代码管理[4]。在大数据时代,用户产生的实时数据能够被迅速分析和处理,从而不断推送给用户感兴趣的咨讯,过去各种类型的论坛和门户网站已经逐渐被社会淘汰。Facebook 充分把握住这一趋势率先公开自己的页面源代码,让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为其开发出嵌入是他的成功因素之一[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3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