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p的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源码)
2017年1月,我进行了基于JSP的物流中心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践,这个管理系统继承了当今大部分物流中心仓储信息管理系及手工管理系统对信息的操作方面的长处,但又解决了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在互联网服务方面功能不全面的问题。让管理系统在功能和使用没有弱化的前提下,从用户体验出发,让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操作次系统,减少了人工的繁琐操作,省去了手动记录的步骤,规避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操作失误,符合如今的管理行业的需求。本操作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Web前端技术,使用功能模块化的构建方式,将管理系统分为显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降低了程序的耦合度,便于对系统未来的维护与更新。从系统的功能来说系统将网页界面和用户交互,将信息显示给用户再将用户发送的信息接收,通过数据库存储具体信息。本管理系统具体实现了对获取到的信息的编辑、删除、查询和管理功能。本管理系统使用了MyEclipse开发工具和MySQL数据库进行开发。关键词 SSH,JSP,物流管理,数据库,超文本标记语言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平台设计思想 5
1.4 平台开发环境 5
2 可行性分析 10
2.1 经济可行性 8
2.2 技术可行性 8
2.3 操作可行性 8
2.4 业务流程图 9
3 需求分析 10
3.1 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的规划 10
3.2 需求分析 11
4 系统设计 12
4.1 功能模块示意 12
4.2 数据库方向设计 13
5 系统实现 16
5.1 登录模块详细设计 16
5.2 管理员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7
5.3 货源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8
5.4 招聘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
6 系统测试 22
6.1 测试目的 22
6.2 测试任务 22
6.3 平台整体测试步骤 22
结 论 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使用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物流的不足,将以前繁琐的人工操作删繁就简,让仓储管理变得易于操作,减少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1]。以物流运输行业的要求出发,使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援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使用模块化编程思想,是整个业务管理过程变得灵活简便。去除了很多中间过程,省去了物流操作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加快了存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准确性。根据管理系统记录的每一个业务模块的记录情况,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准确,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工作人员的效率提高,减少了手动记录和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错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物流提出了挑战。企业对物流中心仓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便捷的仓库,信息化仓储管理于是在中国各地企业中蓬勃发展起来,并已成为21世纪物流业的发展主流。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如图1.1,201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可达到 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从物流业增长值的比例构成上看,尽管交通运输在物流也得比例可达 70%左右, 但仓储业占物流业年增长值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14 年可达到 8.81%。
/
图1.1 物流业增长值
目前,许多企业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从财务软件、进销软件到CIMS,从MRP、MRPII到ERP,代表了中国企业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管理的要求,竞争的激烈和对成本的要求使得管理对象表现为:整和上游、企业本身、下游一体化供应链的信息和资源[2]。而仓库,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仓库,作为链上的节点,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不再把库存作为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作为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整个供应链。但现代企业同时又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他们来自生产商还是来自客户,对企业来说处理好库存管理与不确定性关系的唯一办法是加强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增加库存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70年代,在国外,库存管理辅助系统(IMA)的就已开始研制,我国从80年代末至今,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应用计算机模拟与CAD技术,将计划动态地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但由于该软件用户界面不直观,有用信息的提取需二次加工(即比较、排列等),难以真实地反映其动态状况[3]。
关于库存管理,在美国,有些企业库存周期只有8天,但有些中国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1天,仅运输成本一项,占销售额的比例就高达20%30%。从物流成本构成看,中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4%,而美国只有3.8%。对物流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其实就是降低其成本。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不管是对库存进行管理还是要降低成本,都要在供应链的角度上来实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整体的物流规划能力的经验尚不足,并且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许多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管理,直接导致了仓储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的趋势来看,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也需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和高度集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纷纷涌入中国,作为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物流库存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通用物流管理平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平台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平台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平台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平台方法认为,平台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平台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平台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4]。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平台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平台设计思想 5
1.4 平台开发环境 5
2 可行性分析 10
2.1 经济可行性 8
2.2 技术可行性 8
2.3 操作可行性 8
2.4 业务流程图 9
3 需求分析 10
3.1 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的规划 10
3.2 需求分析 11
4 系统设计 12
4.1 功能模块示意 12
4.2 数据库方向设计 13
5 系统实现 16
5.1 登录模块详细设计 16
5.2 管理员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17
5.3 货源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8
5.4 招聘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0
6 系统测试 22
6.1 测试目的 22
6.2 测试任务 22
6.3 平台整体测试步骤 22
结 论 2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致 谢 26
参 考 文 献 27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使用物流中心仓储管理系统可以弥补传统物流的不足,将以前繁琐的人工操作删繁就简,让仓储管理变得易于操作,减少了操作失误的可能性,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1]。以物流运输行业的要求出发,使用先进的物流理念,援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使用模块化编程思想,是整个业务管理过程变得灵活简便。去除了很多中间过程,省去了物流操作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加快了存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系统的准确性。根据管理系统记录的每一个业务模块的记录情况,对信息的处理更加准确,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工作人员的效率提高,减少了手动记录和人工管理可能出现的错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大步跨入了信息化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通信、信息的关系日益紧密,信息化社会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与工作习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物流提出了挑战。企业对物流中心仓储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便捷的仓库,信息化仓储管理于是在中国各地企业中蓬勃发展起来,并已成为21世纪物流业的发展主流。我国物流行业持续发展,如图1.1,2014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可达到 10.6 万亿元,同比增长 7%。从物流业增长值的比例构成上看,尽管交通运输在物流也得比例可达 70%左右, 但仓储业占物流业年增长值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14 年可达到 8.81%。
/
图1.1 物流业增长值
目前,许多企业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从财务软件、进销软件到CIMS,从MRP、MRPII到ERP,代表了中国企业从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约管理的要求,竞争的激烈和对成本的要求使得管理对象表现为:整和上游、企业本身、下游一体化供应链的信息和资源[2]。而仓库,尤其是制造业中的仓库,作为链上的节点,在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不再把库存作为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作为一种供应链的平衡机制,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整个供应链。但现代企业同时又面临着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他们来自生产商还是来自客户,对企业来说处理好库存管理与不确定性关系的唯一办法是加强企业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增加库存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70年代,在国外,库存管理辅助系统(IMA)的就已开始研制,我国从80年代末至今,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应用计算机模拟与CAD技术,将计划动态地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显示但由于该软件用户界面不直观,有用信息的提取需二次加工(即比较、排列等),难以真实地反映其动态状况[3]。
关于库存管理,在美国,有些企业库存周期只有8天,但有些中国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1天,仅运输成本一项,占销售额的比例就高达20%30%。从物流成本构成看,中国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14%,而美国只有3.8%。对物流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其实就是降低其成本。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一部分,不管是对库存进行管理还是要降低成本,都要在供应链的角度上来实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到成熟的阶段,整体的物流规划能力的经验尚不足,并且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许多物流管理还是以人工管理,直接导致了仓储和库存成本居高不下。但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化的趋势来看,物流企业的库存管理也需趋向于信息化、网络化和高度集成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纷纷涌入中国,作为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的核心部分——物流库存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通用物流管理平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平台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平台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平台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平台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平台方法认为,平台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平台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平台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4]。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平台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