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owbuilder的工作流平台设计

基于Flowbuilder的工作流平台设计[20191213092606]
摘 要
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本系统从分析、设计、开发编码到测试完全遵照面向对象(OO)的要求来进行,并且迅速提高研究开发人员的素质并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
系统按照面向对象(OO)的思想对现有framework进行修改和扩充。系统的宗旨是打造一个轻量级的方便易扩展的系统,所以运行效率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最新的xml技术正适合这一点,它代替了重量级的数据库来负责数据存储的任务。由于目前系统是运行在struts下面的,所以还是沿用这种mvc模式进行开发。
由于系统的定位是以产品的形式开发,故开发这个系统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去适应各种企业的各种要求,怎样让客户购买以后是加组件而不是改程序,这是产品化开发的关键。最好是采用部品的模式进行开发,系统耦合度一定要非常低,这样可扩展性就会很好,不然是无法实现产品化开发的。由于工作流的特殊性,故很难定出该系统的规模,可以尝试一种平台模式开发,公司可以根据工作流的特性来定出一个平台(framework),有需求的时候只需要定义flow和开发相关部品即可,然后装载起来。这样就可以应对项目复杂度的管理。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键字】JAVAJSPSTRUTSXML可扩展工作流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工作流平台研究状况 1
1.3 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4
1.3.1 研究途径 4
1.3.2 研究方法 4
1.4 论文重点 5
第2章 系统总体介绍及需求发现 7
2.1 工作流平台总体介绍 7
2.2 功能需求分析 7
2.2.1 流程运转功能 7
2.2.2 工作流系统页面操作功能 9
2.2.3 系统日志 10
2.2.4 系统高级功能 10
2.3 本章小结 10
第3章 FlowBuilder工作流平台关键技术 12
3.1 FlowBuilder工作流平台 12
3.1.1 工作流具体流程 12
3.1.2 后台管理中的用户信息管理 12
3.2 Struts框架 13
3.2.1 MVC模式 13
3.2.2 实现MVC模式的框架Struts 14
3.2.3 struts体系结构: 15
3.2.4 Struts的下开发所需工作 17
3.3 JSP技术 19
3.3.1 JSP介绍 19
3.3.2 JSP共通部品 20
3.3.1 工厂模式的介绍 24
3.3.2 工厂模式的几种形态 24
3.3.2 简单工厂模式 24
3.3.3 Factory的运用 26
3.4 XML数据库技术 30
3.4.1 现有主流数据库技术: 30
3.4.2 xml数据库模式介绍 31
3.4.3 xml系统结构 32
3.4.4 设计中XML技术的应用 33
3.5 Flow设计 38
3.5.1 Flow定义,View定义以及配置文件 38
3.5.2 Flow节点设计: 38
3.5.3 配置文件的定义(外连接,监控者,条件定义) 39
3.5.4 Flow走向定义 42
3.5.5 View内承认一览部品的定义 43
3.6 本章小结 43
第4章 测试与结论 44
4.1 测试方法 44
4.2 测试工作 45
第5章 结束语 46
5.1 致谢 46
5.2 展望 47
参考文献 48
附录 49
英文原文 51
中文译文 57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66
各个页面截图 68
页面功能描述 73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由于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业务也日趋复杂化,那一系列的业务管理就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管理,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建立一套WFMS来完善系统组织结构的话,那将在各个方面对公司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一直以来,企业管理者都在琢磨如何优化工作流。虽然已由经验而形成一套较固定的模式,因而简化了许多不必要的程序,但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尚未形成主流的年代,一切都是由人工实现的,且存在诸多不利,如人为工作效率低、信息传递响应速度慢、纸张通信资源浪费等。80年代中,人们终于找到了缓解这些弊病的办法,那就是依赖网络新生的工作流技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人们不再满足于独立、零散的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而是需要综合的、集成化的解决方案。作为一种对常规性事务进行管理、集成的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得出现是必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综合化、集成化,帮助企业有效地改进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业务过程控制,提高顾客服务质量、提高业务流程的柔性等。
1.2 工作流平台研究状况
工作流就是就是“业务过程 的部分或整体在计算机 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工作流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工作流引擎 机制的软件技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快速实施流程管理解决方案。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如果你说到数据库,大家可能知道的很多,但是说到工作流系统,只能说他是一个拥有巨大前进,但目前技术还远未达到成熟,每个人对工作流平台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在工作流中使用了过多的概念。在这个领域中的大量规范和工具没有一个是相似的。当然,它们相互之间有重叠并且会相互参考引证。
就目前工作流平台的发展而言,工作流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的工作流系统,提供引擎、设计器、相关接口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商可以基于此类系统开发具有工作流管理功能的应用软件。典型产品如ActionTechnologiesInc.的ActionWorkflow、IBM的FlowMark等。另一类是应用了工作流技术,包括内置较完整的工作流功能,但面向应用的应用级软件系统,这种系统是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的流程化应用。同时,系统中还往往针对应用需要,集成了其他功能。典型产品如神州数码工作流软件EasyFlow ,就是以工作流技术为核心的全面的企业办公自动化(OA)产品。
和其他的软件产品一样,用户可以引进成熟的工作流和群件产品,也可以自行开发适合自己业务的工作流系统,特别是基于Intranet的工作流应用。与Intranet技术相结合,工作流系统更具开放性,有更多的工具可供选用,且Browser/Server风格的界面简单易用,这也是当前工作流产品的发展方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WFMS的引入是与管理思想和管理业务的转变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我们应把WFMS的引进视为改进或重组业务流程的机遇。WFMS可以和企业再造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企业再造追求的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作业程序进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规范化管理则是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业务过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研究,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工作规范体系为目标。这种规范化一般会促进系统组织结构和运行的改善。目前在国外,企业再造和工作流系统的关系较为人们所关注,然而,由于国情不同,我国多数企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是随意性大、运行不规范。除了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单位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革命性的重组。因此,相对于企业再造理论,规范化管理在我国更现实、更可行,更适于和WFMS的引进相结合。
使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目的之一是作为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AI)的平台。在当前大部分企业级IT架构中,各种各样的异构(heterogeneous)应用和数据库运行在企业内网中。在这些系统被应用到组织时,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例如,客户管理、文档管理、供应链、订单、支付、资源计划等等。让我们称这些系统为专门应用( dedicated applications)。每一个专门应用都包含它们所支持业务流程的领域知识。这些专门应用中的自动化流程,被拼装到企业中更大的非自动化流程中。每当一个这样的专门应用安装并投入使用,都会带来涉及其他多个应用的新功能需求。企业应用系统集成(EAI)就是通过使用多个专门应用满足软件新需求的方法。有时,这只需要在两个应用之间提供数据通讯的通道。专门应用将很多业务流程硬编码在软件中。可以这么说,在你购买专门应用时,你是购买了一组固定的自动化业务流程。而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不必事先知道问题域的相关信息的。工作流系统将业务流程描述作为输入并管理流程实例的执行,这使得它比专门应用更灵活(当然你也要花精力编写业务流程的规格化描述)。这就是为什么说工作流系统和专门系统是相互补充的。工作流系统可以用来管理全局的业务流程。如果专门应用支持你所需要的业务流程,那么使用专门应用。在此讨论的工作流系统的第一种使用方式就是:结合所有的专门应用,使用工作流系统构建一个EAI平台。
工作流系统能够发挥很大价值的第二个使用方式是:协助涉及多人相关任务工作流软件的开发。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大部分工作流系统都有一个方便的机制,来生成执行任务的表单。对于专注于ISO 或者CMM 认证的组织,采用这种方式使用工作流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率。 不用将过程用文字的形式写在纸上,工作流系统使你通过流程定义建模实现过程的自动化(如使用基于Web的应用)。
工作流系统的第三种使用方式是:将工作流引擎嵌入到其他应用中。在前面我们谈到,专门应用将指定问题域相关的业务流程固化在软件中。开发专门应用的公司也可以将工作流引擎嵌入到他们的软件中。在这里,工作流引擎只是作为一个软件组件,对于应用的最终用户是不可见的。将工作流引擎嵌入到应用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重用和应用软件的可维护性。
1.3 研究途径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途径
如1.1节中介绍的,工作流平台不够普及,而且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业务流程。另一个方面企业中应用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组织结构上都要求能够高效的分布协作处理,但是大多数系统不支持异构系统平台,不同厂商之间开发的产品也不能够互相兼容,缺乏互操作接口。而且大多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表达不够友好,技术本身不够成熟,在并发访问和出现错误的时候取法可靠的技术支持。另外缺乏对工作流进行仿真纠错的工具,缺乏有效方法恢复数据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流的实时控制和补偿能力, 以及系统柔性。为了开发适合我们公司内部使用的工作流平台,打算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1) 需要改进自定义流程和优化业务流程使其满足更复杂的业务流程,更具通用性。
(2) 在企业级的工作流系统中,流程往往需要跨越多个服务器或系统,此时就需要服务器或系统之间进行通讯,交换流程控制信息和流程定义等数据,以实现流程跨地域运行。
(3) 流程的设计是个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在此系统中,流程用XML语言形式进行描述。阅读流程描述文件,这对于技术人员尚且是件复杂而麻烦的事情,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无异于天书。
为此,我们设计了可视化的流程制作工具,把繁琐的流程定义描述文件转变为生动的流程图,用户可以直观的感受流程的途径,通过托拽方式建立流程模型,方便的设置各种流程条件。绝大部分的数据指定都通过选择即可完成。一般用户经过一至三天的培训即可胜任流程的定制操作。
1.3.2 研究方法
由于系统的定位是以产品的形式开发,故开发这个系统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去适应各种企业的各种要求,如果客户有新的需求,怎样让通过加组件而不是改程序的方法实现,这是产品化开发的关键。最好是采用部品的模式进行开发,系统耦合度一定要非常低,这样可扩展性就会很好,不然是无法实现产品化开发的。由于工作流的特殊性,故很难定出该系统的规模,可以尝试一种平台模式开发,公司可以根据工作流的特性来定出一个平台(framework),有需求的时候只需要定义flow和开发相关部品即可,然后装载起来。这样就可以应对项目复杂度的管理。系统按照OO的思想对现有framework进行修改和扩充。系统的宗旨是打造一个轻量级的方便易扩展的系统,所以运行效率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最新的xml技术正适合这一点,它代替了重量级的数据库来负责数据存储的任务。由于目前系统是运行在struts下面的,所以还是沿用这种mvc模式进行开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txgc/2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