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的pha建模与开发phamodelinganddevelopmentbasedonvc(附件)【字数:16340】

摘 要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与自动化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大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软件系统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现代系统的性能大大提升,系统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也与日俱增。任何系统都不能保证完全安全的,一旦发生事故,将会极大地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和损失大量财产。因此,对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预先危险分析(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是一种安全评价的方法。PHA分析是在一项工程活动之前,对系统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以及提供控制这些危险的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事故的发生。预先危险分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凭手工完成是难以想象的。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系统安全性分析中的初步危险分析(PHA),并利用VC开发PHA自动化建模和分析工具原型,最后使用工具原型对具有典型安全性要求的飞机起落架系统进行了PHA建模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具原型可以使用户方便的开展PHA建模和分析工作,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用户感受良好,对提高PHA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因素;控制措施;VC编程;自动化建模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2.1国外发展现状 2
1.2.2国内发展现状 2
1.3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3
第二章 基础知识 4
2.1 理论知识 4
2.2 开发准备 5
2.2.1 Toolkit 5
2.2.2 AddFlow 5
2.2.3 常用控件 6
第三章 开发过程 9
3.1 界面框架 9
3.1.1 概述 9
3.1.2 程序流程图 10
3.1.3 数据结构和变量 10
3.1.4 类说明 12
3.1.5 核心功能和代码 14
3.2 危险建模 16
3.2.1 概述 16
3.2.2 程序流程图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2.3 重要变量说明 17
3.2.4 类说明 18
3.2.5 核心功能和代码 18
3.3 危险原因建模 20
3.3.1 概述 20
3.3.2 程序流程图 21
3.3.3 成员函数说明 22
3.3.4 类说明 22
3.3.5 核心功能和代码 23
3.4 控制建模 23
3.4.1 概述 23
3.4.2 程序流程图 24
3.4.3 成员函数说明 25
3.4.4 类说明 25
3.4.5 核心功能和代码 26
3.5 PHA分析结果 27
3.5.1 概述 27
3.5.2 程序流程图 28
3.5.3 成员函数说明 28
3.5.4 类说明 29
3.5.5 核心功能和代码 29
第四章 实例应用——起落架系统 32
4.1 起落架系统概述 33
4.2 初步危险列表(PHL) 34
4.3 PHA建模与分析 35
4.3.1 PHA建模 35
4.3.2 PHA分析结果 37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42
5.1 总结 42
5.2 展望 42
致谢 43
参考文献 44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化与自动化已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大助力。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系统的性能大大提升,系统的结构也愈发的复杂,生产成本也大大提高,而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却更难检测出来。尤其是高危险工程,如核电站,航空航天工程等,如果发生事故,必将带来不可估计的危害。历年来,国内外惨痛事故举不胜举,例如,1978年4月16日德国瓦萨格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霍尔滕工厂的硝化甘油洗涤工房发生强烈爆炸事故,并引起其他工房殉爆,事故中死亡3人,伤7人;2014年7月15日莫斯科地铁“深蓝线”“胜利公园”至“斯拉夫道”两站之间的隧道内一辆列车突然发生故障,电压骤减,列车急剧减速,致3节车厢脱轨,事故中2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是该市地铁79年历史上因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堪称“最惨痛的一页”。近年来,我国也曾发生过很多重大事故,如火灾、化工爆炸、空难、毒气泄漏等。因此,系统安全性的研究已成为无可争议的问题。
系统安全性分析从安全角度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它的目的是检测出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以便运用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或消除故障,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分析是系统安全性分析的起始和基础。危险分析是在系统工作过程中对每一模块功能的潜在危险进行分析,预先评估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研究的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是目前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预先危险分析是进一步进行危险分析的先导,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也是进行其它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倘若可能,可以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应用PHA分析法,从源头上减少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1]。PHA分析从危险角度出发,对系统本身固有的危险因素[2]以及有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找出危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风险。可是,目前关于PHA分析大多还是依靠人工来进行安全分析,面对庞大的分析资料和信息,无疑会加重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此外,人工分析主观性太强,很难确保能够识别出系统中所有的危险因素,极易对危险考虑不足,从而无法控制遗漏的危险或者无法发现新的危险,无形中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仅仅靠人工来进行危险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对危险控制的要求,开发一个系统分析工具,配合计算机的使用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国外发展现状
安全评价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是随着保险行业的发展需要而发展起
来的,用来衡量风险程度,评价安全等级。1969年,美国首先在军工领域使用安全评价技术,颁布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这一用于军事的系统安全标准[4],首次奠定了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以及设计、分析、综合等基本原则。以后,随着对系统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化,该标准又进行了多次修订,将它更加完善,扩大应用范围[5]。与此同时,PHA分析技术也进一步发展,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澳大利亚提出在维多利亚奥特韦盆地的一个地点对地震发生的概率进行初步危险分析,用来完善风险数据[6];在国外,将初步危害分析技术应用在LNG终端装卸流程,区分和识别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三种潜在危险因素,分别建立相应的初步危害因素。最后,发现火灾和爆炸的风险水平位于两者之间,并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为有效提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9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