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开发
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开发[20191214195705]
摘 要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门禁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在安全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各种智能门禁系统充斥着市场,其中常用的有非接触式IC卡、磁码卡等。因为非接触式IC卡具有价格适中、方便易用的优点,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然而非接触式IC卡却存在着忘记带卡、丢卡等问题,这与携带钥匙一样的不方便,而且磁卡存在消磁的危险。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指纹技术结合外围设备设计了一种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指纹具有不会丢失的优点,而且指纹的唯一性保证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能。
本文选用ARM内核的STM32F103芯片作为处理器,外围配置LCD液晶显示器、键盘、SD卡存储器、指纹模块、电磁锁等模块,设计了一个集指纹验证、液晶显示、电磁控制于一体的门禁控制系统。另外,系统留有调试和扩展接口,方便进行调试和二次开发。
首先介绍了门禁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指纹技术的特征,接着提出了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根据功能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键盘接口单元、指纹模块接口、电磁锁接口、电磁锁接口、SD卡存储单元等。接下来,根据硬件电路设计了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并编写了系统的主程序。
最后,进行了严密的系统测试。经过软件测试和硬件测试最后证明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经过认证系统还具备安装便捷、使用简单、价格优廉等特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STM32F103;指纹识别;电磁门禁
Key words: STM32F103;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Electromagnetic Control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4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6
2.1 需求分析 6
2.2 器件选择 6
2.2.1 指纹采集传感器 6
2.2.2 执行单元 8
2.2.3 MCU主控单元 9
2.3 系统方案框图 10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11
3.1 MCU最小系统设计 11
3.1.1 时钟系统电路 12
3.1.2 复位系统电路 13
3.1.3 J-LINK接口电路 13
3.2 键盘及LCD接口设计 14
3.3 指纹模块接口和电磁铁控制设计 16
3.4 电源系统设计 17
3.5 各模块配合系统功能总结 18
第4章 系统程序设计 19
4.1 指纹模块和MCU通信程序设计 19
4.1.1 生成指纹模板 20
4.1.2 指纹识别 22
4.2 LCD驱动程序设计 23
4.3 系统主程序设计 25
第5章 上位机设计 27
5.1 上位机整体设计 27
5.2 上位机界面设计 28
5.3 连接模块设计 28
5.4 指纹库设计 29
5.5 辅助功能模块设计 30
5.6 上位机设计总结 31
第6章 系统调试 32
6.1 软件调试 32
6.2 硬件调试 34
第7章 总结展望 37
7.1 总结 37
7.2 展望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附录 40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门禁系统就是常说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它的作用在于管理人群进出管制区域,限制未经授权者进出特定区域,并使己授权者在进出上更简捷,而且根据实际需要来查询一系列记录[1]。
电子门禁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功能也更加完善,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门禁系统也经过几代的发展走到今天,以下是其发展得几个过程:
第一代是最早出现的单一密码键盘输入式。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它存在的问题是密码虽然是自己设置的,但很容易被忘记。就像钥匙一样,一旦丢失将被拒之门外。
图1.1 单一密码键盘系统框图
第二代是接触式系统。基本原理见图1.2所示。常见的有磁码卡、铁码卡等。磁码卡的优点是可以轻松改写数据,即保障安全又便利了用户使用。铁码卡是使用特殊金属线排列编码,采用金属烧磁的原理制成,不易被复制[3]。铁码卡可有效的防磁、防水、防尘,是安全性较高的一种卡。但是两种卡都存在磨损、消磁的危险。
图1.2 接触式门禁系统框图
第三代是感应式IC卡门禁系统。这里的IC卡一般指无源IC卡,卡片采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利用电子回路及感应线圈在读卡器本身产生的特殊振荡频率,当卡片进入读卡器能量范围时产生共振,感应电流使电子回路发射信号到读卡器,经读卡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卡片资料,送到控制器对比[4]。以射频卡为例,其原理如图1.3所示。门禁卡上面具有感应词条,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被检测到,从而读取身份信息。一旦门禁卡消磁,门禁卡将失去作用,便会被拒之门外。
图1.3 非接触式门禁系统框图
第四代是生物识别门禁系统。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5]。人体的生物特征需要满足唯一性,才能有效的识别身份。经过研究,这些生物特征主要有指纹、掌纹、视网膜、瞳孔等。从而诞生了像指纹机、掌纹机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大多被用于机密性要求很高的地方。视网膜随着眼睛病变会对辨别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工作原理如图1.4所示,人体生物特征通过光学器件采集信息,递交给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然后根据处理结果来控制门禁系统,从而实现门禁功能。
图1.4 生物识别门禁系统框图
门禁技术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市场上的智能门禁系统仍然停留在第二代第三代基础上,常见的有磁码卡、接触式IC卡等。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也较为广泛,然而却常被应用于银行金库、军火库、政府机密资料库密性较强的场所。家庭小区等地方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因此一款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的家庭用指纹门禁系统具有较大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指纹是每个人手指上的纹理,图1.5是采集到的一枚指纹。从中可以看出每条纹路、每条纹线的断点都有自己的特点。每枚指纹有70-150个基本特征点,而满足12-13个基本特征点即可认为是同一枚指纹,但进过研究,包括双胞胎在内,若要出现相同指纹则需要120年[6],这可以认为每个人的指纹是唯一的。而且指纹不会随着伤病而发生改变,这又赋予了指纹的不变性。唯一性和不变性为指纹识别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1.5 手指指纹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指纹传感器问世。然而那个时候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无论质量还是特征值都和现在的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图像的特征也更加具有代表性。老式的指纹传感器都是基于光学技术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因此实际系统价格非常昂贵 [7]。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的价格和体积也开始大幅度下降,AFIS的应用也开始进入普通的民用领域[7]。而半导体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强势上市,隐隐有取代光学传感器的趋势。
在国外,很多有实力的公司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指纹识别技术研究开发,使得指纹识别技术走向市场,并得到大规模推广。其中Identix公司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独树一帜,韩国现代、朝鲜培富士在识别算法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指纹的采集到图像的处理、识别、比对技术都很成熟[8]。指纹的处理需要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的处理器,同样需要合理严谨的图像处理算法,因此指纹采集器多采用基于DSP的光学采集器。可以脱离上位机而独立工作,也可进行二次开发升级,这样便可以更加方便的加入其它系统,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
1998年以来,我国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企业、院校、研究所等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发指纹识别技术,像北京大学、西安青松公司等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在个别领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自主产权或产品。然而,还有很多的公司所使用的指纹模块都是从外国公司引进,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他们也在尝试着进行开发自己的产品,但相比起来无论效率还是精度都不如国际上的领先品牌。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7个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门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针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功能分析从而确定器件选择。
第3章:根据选择的器件和确定的方案设计硬件电路,并对各部分进行分析。
第4章:介绍了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和系统程序设计。
第5章:介绍了上位机的设计。
第6章:对系统进行调试,并分析结果。
第7章:总结了本文完成的工作,并对系统进一步完善进行展望。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方案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际开发的过程,而在进行项目开发之前,方案设计往往是先行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完成器件的选型,最终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
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以指纹信息作为身份识别标志,通过信息处理单元来处理指纹数据,并控制门禁系统实现门禁功能。
因此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功能:
(1) 系统需要具有采集指纹信息的功能。
(2) 采集到信息后,系统需要具有分析、处理指纹信息的功能。
(3) 指纹信息处理后,需要具有保存指纹信息、比对指纹信息的功能 。
(4) 同时,为了实现门禁的效果,需要具有门锁装置。
(5) 为了能够随心控制门锁,需要有门锁驱动装置。
(6) 为了统一协调这些控制信息,需要有中央控制单元。
2.2 器件选择
2.2.1 指纹采集传感器
市场上的指纹采集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仅包含指纹头,指纹的后期处理需要自行设计。另一种是集合了指纹采集和指纹处理的指纹模块。
指纹采集头利用指纹的特征,通过成像技术来采集指纹信息。成像技术主要有光学成像技术、热敏成像技术、生物射频成像技术等。采集到的是原始的指纹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才可以加以利用。
因此,如果选择自主开发指纹采集、处理系统,将极大增加开发的时间和难度。指纹采集模块虽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然而集成的模块却限制了功能的扩展。出于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等方便的考虑,系统选用了指纹处理模块作为系统的指纹采集传感器。
常用的指纹模块按其识别的方式可以分为光学指纹模块、射频指纹模块和电容式指纹模块。光学指纹主要依靠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识别指纹;电容指纹模块通过电容的数值变化来采集指纹;射频指纹模块利用微量射频信号来探测指纹纹路。三者的优缺点对比如表2-1所示。
表2-1 光学指纹模块、电容式指纹模块、射频指纹模块优缺点对比
比较项目 光学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射频指纹传感器
体积 中 小 大
成像能力 干手指差 干手指好 很好
耐用性 非常耐用 容易损坏 一般
分辨率 >500dpi >500dpi >700dpi
耗电量 较少 一般 较多
成本 低 低 很好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射频指纹传感器成本较高,不适合本系统开发。而电容式传感器容易损坏,不耐用。因此,系统选择了成本较低,持久耐用的光学传感器指纹模块。
经过各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乙木科技生产的FM-180亮背景光学头指纹识别设备。该模块具有指纹图像处理、模板提取、模板匹配、指纹搜索和模板存储等项功能。FM-180 指纹识别设备具备下列特色 :
(1) 指纹适应性强
指纹图像读取过程中,采用自适应参数调节机制,使干湿手指都有较好的成像质量,适用人群更广泛。
(2) 价格低廉
设备采用自行开发的光学采集头,成本大幅降低。
(3) 算法性能优异
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算法根据光学头成像原理另行设计。算法对变形、质量差指纹均有较好的校正和容错性能。
(4) 简单易用方便扩充
无需具备指纹识别专业知识即可应用。可以扩展内存,没有用户数量限制。
表2-2展示了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的基本参数。供电电压选择直流5V,留有UART接口方便与上位机连接。
表2-2 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的基本参数
供电电压 5V 特征文件 256 bytes
工作电流 <120mA 上位机接口 UART
峰值电流 <150mA 通讯波特率 9600bps
2.2.2 执行单元
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门禁功能,因此执行单元需要去控制门的开合。而门禁系统经过四代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能够适应各种需求。电子锁可以由电机控制开合、可以有电磁铁也可以由弹片控制,电机控门锁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摘 要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门禁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在安全和管理方面的要求。各种智能门禁系统充斥着市场,其中常用的有非接触式IC卡、磁码卡等。因为非接触式IC卡具有价格适中、方便易用的优点,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然而非接触式IC卡却存在着忘记带卡、丢卡等问题,这与携带钥匙一样的不方便,而且磁卡存在消磁的危险。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指纹技术结合外围设备设计了一种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指纹具有不会丢失的优点,而且指纹的唯一性保证了门禁系统的安全性能。
本文选用ARM内核的STM32F103芯片作为处理器,外围配置LCD液晶显示器、键盘、SD卡存储器、指纹模块、电磁锁等模块,设计了一个集指纹验证、液晶显示、电磁控制于一体的门禁控制系统。另外,系统留有调试和扩展接口,方便进行调试和二次开发。
首先介绍了门禁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指纹技术的特征,接着提出了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根据功能系统包括MCU主控单元、键盘接口单元、指纹模块接口、电磁锁接口、电磁锁接口、SD卡存储单元等。接下来,根据硬件电路设计了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并编写了系统的主程序。
最后,进行了严密的系统测试。经过软件测试和硬件测试最后证明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经过认证系统还具备安装便捷、使用简单、价格优廉等特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STM32F103;指纹识别;电磁门禁
Key words: STM32F103;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Electromagnetic Control 目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4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6
2.1 需求分析 6
2.2 器件选择 6
2.2.1 指纹采集传感器 6
2.2.2 执行单元 8
2.2.3 MCU主控单元 9
2.3 系统方案框图 10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11
3.1 MCU最小系统设计 11
3.1.1 时钟系统电路 12
3.1.2 复位系统电路 13
3.1.3 J-LINK接口电路 13
3.2 键盘及LCD接口设计 14
3.3 指纹模块接口和电磁铁控制设计 16
3.4 电源系统设计 17
3.5 各模块配合系统功能总结 18
第4章 系统程序设计 19
4.1 指纹模块和MCU通信程序设计 19
4.1.1 生成指纹模板 20
4.1.2 指纹识别 22
4.2 LCD驱动程序设计 23
4.3 系统主程序设计 25
第5章 上位机设计 27
5.1 上位机整体设计 27
5.2 上位机界面设计 28
5.3 连接模块设计 28
5.4 指纹库设计 29
5.5 辅助功能模块设计 30
5.6 上位机设计总结 31
第6章 系统调试 32
6.1 软件调试 32
6.2 硬件调试 34
第7章 总结展望 37
7.1 总结 37
7.2 展望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附录 40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门禁系统就是常说的出入口控制系统,它的作用在于管理人群进出管制区域,限制未经授权者进出特定区域,并使己授权者在进出上更简捷,而且根据实际需要来查询一系列记录[1]。
电子门禁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功能也更加完善,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门禁系统也经过几代的发展走到今天,以下是其发展得几个过程:
第一代是最早出现的单一密码键盘输入式。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它存在的问题是密码虽然是自己设置的,但很容易被忘记。就像钥匙一样,一旦丢失将被拒之门外。
图1.1 单一密码键盘系统框图
第二代是接触式系统。基本原理见图1.2所示。常见的有磁码卡、铁码卡等。磁码卡的优点是可以轻松改写数据,即保障安全又便利了用户使用。铁码卡是使用特殊金属线排列编码,采用金属烧磁的原理制成,不易被复制[3]。铁码卡可有效的防磁、防水、防尘,是安全性较高的一种卡。但是两种卡都存在磨损、消磁的危险。
图1.2 接触式门禁系统框图
第三代是感应式IC卡门禁系统。这里的IC卡一般指无源IC卡,卡片采用了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利用电子回路及感应线圈在读卡器本身产生的特殊振荡频率,当卡片进入读卡器能量范围时产生共振,感应电流使电子回路发射信号到读卡器,经读卡器将接收的信号转换成卡片资料,送到控制器对比[4]。以射频卡为例,其原理如图1.3所示。门禁卡上面具有感应词条,在一定范围内都可以被检测到,从而读取身份信息。一旦门禁卡消磁,门禁卡将失去作用,便会被拒之门外。
图1.3 非接触式门禁系统框图
第四代是生物识别门禁系统。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5]。人体的生物特征需要满足唯一性,才能有效的识别身份。经过研究,这些生物特征主要有指纹、掌纹、视网膜、瞳孔等。从而诞生了像指纹机、掌纹机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大多被用于机密性要求很高的地方。视网膜随着眼睛病变会对辨别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工作原理如图1.4所示,人体生物特征通过光学器件采集信息,递交给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然后根据处理结果来控制门禁系统,从而实现门禁功能。
图1.4 生物识别门禁系统框图
门禁技术经历了四代的发展,现在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市场上的智能门禁系统仍然停留在第二代第三代基础上,常见的有磁码卡、接触式IC卡等。生物识别技术使用也较为广泛,然而却常被应用于银行金库、军火库、政府机密资料库密性较强的场所。家庭小区等地方的应用还没有普及,因此一款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的家庭用指纹门禁系统具有较大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指纹是每个人手指上的纹理,图1.5是采集到的一枚指纹。从中可以看出每条纹路、每条纹线的断点都有自己的特点。每枚指纹有70-150个基本特征点,而满足12-13个基本特征点即可认为是同一枚指纹,但进过研究,包括双胞胎在内,若要出现相同指纹则需要120年[6],这可以认为每个人的指纹是唯一的。而且指纹不会随着伤病而发生改变,这又赋予了指纹的不变性。唯一性和不变性为指纹识别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1.5 手指指纹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指纹传感器问世。然而那个时候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图像无论质量还是特征值都和现在的有较大的区别。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图像的特征也更加具有代表性。老式的指纹传感器都是基于光学技术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体积庞大,因此实际系统价格非常昂贵 [7]。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的价格和体积也开始大幅度下降,AFIS的应用也开始进入普通的民用领域[7]。而半导体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强势上市,隐隐有取代光学传感器的趋势。
在国外,很多有实力的公司投入大笔资金进行指纹识别技术研究开发,使得指纹识别技术走向市场,并得到大规模推广。其中Identix公司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独树一帜,韩国现代、朝鲜培富士在识别算法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指纹的采集到图像的处理、识别、比对技术都很成熟[8]。指纹的处理需要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的处理器,同样需要合理严谨的图像处理算法,因此指纹采集器多采用基于DSP的光学采集器。可以脱离上位机而独立工作,也可进行二次开发升级,这样便可以更加方便的加入其它系统,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成本。
1998年以来,我国指纹识别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企业、院校、研究所等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发指纹识别技术,像北京大学、西安青松公司等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在个别领域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自主产权或产品。然而,还有很多的公司所使用的指纹模块都是从外国公司引进,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他们也在尝试着进行开发自己的产品,但相比起来无论效率还是精度都不如国际上的领先品牌。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7个章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门禁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针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功能分析从而确定器件选择。
第3章:根据选择的器件和确定的方案设计硬件电路,并对各部分进行分析。
第4章:介绍了各个模块的驱动程序设计和系统程序设计。
第5章:介绍了上位机的设计。
第6章:对系统进行调试,并分析结果。
第7章:总结了本文完成的工作,并对系统进一步完善进行展望。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系统方案设计直接影响着实际开发的过程,而在进行项目开发之前,方案设计往往是先行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和要达到的技术指标,完成器件的选型,最终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需求分析
指纹识别电磁门禁系统以指纹信息作为身份识别标志,通过信息处理单元来处理指纹数据,并控制门禁系统实现门禁功能。
因此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功能:
(1) 系统需要具有采集指纹信息的功能。
(2) 采集到信息后,系统需要具有分析、处理指纹信息的功能。
(3) 指纹信息处理后,需要具有保存指纹信息、比对指纹信息的功能 。
(4) 同时,为了实现门禁的效果,需要具有门锁装置。
(5) 为了能够随心控制门锁,需要有门锁驱动装置。
(6) 为了统一协调这些控制信息,需要有中央控制单元。
2.2 器件选择
2.2.1 指纹采集传感器
市场上的指纹采集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仅包含指纹头,指纹的后期处理需要自行设计。另一种是集合了指纹采集和指纹处理的指纹模块。
指纹采集头利用指纹的特征,通过成像技术来采集指纹信息。成像技术主要有光学成像技术、热敏成像技术、生物射频成像技术等。采集到的是原始的指纹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才可以加以利用。
因此,如果选择自主开发指纹采集、处理系统,将极大增加开发的时间和难度。指纹采集模块虽然可以很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然而集成的模块却限制了功能的扩展。出于开发周期短、开发成本低等方便的考虑,系统选用了指纹处理模块作为系统的指纹采集传感器。
常用的指纹模块按其识别的方式可以分为光学指纹模块、射频指纹模块和电容式指纹模块。光学指纹主要依靠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识别指纹;电容指纹模块通过电容的数值变化来采集指纹;射频指纹模块利用微量射频信号来探测指纹纹路。三者的优缺点对比如表2-1所示。
表2-1 光学指纹模块、电容式指纹模块、射频指纹模块优缺点对比
比较项目 光学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 射频指纹传感器
体积 中 小 大
成像能力 干手指差 干手指好 很好
耐用性 非常耐用 容易损坏 一般
分辨率 >500dpi >500dpi >700dpi
耗电量 较少 一般 较多
成本 低 低 很好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射频指纹传感器成本较高,不适合本系统开发。而电容式传感器容易损坏,不耐用。因此,系统选择了成本较低,持久耐用的光学传感器指纹模块。
经过各方面的对比,最终选择了乙木科技生产的FM-180亮背景光学头指纹识别设备。该模块具有指纹图像处理、模板提取、模板匹配、指纹搜索和模板存储等项功能。FM-180 指纹识别设备具备下列特色 :
(1) 指纹适应性强
指纹图像读取过程中,采用自适应参数调节机制,使干湿手指都有较好的成像质量,适用人群更广泛。
(2) 价格低廉
设备采用自行开发的光学采集头,成本大幅降低。
(3) 算法性能优异
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算法根据光学头成像原理另行设计。算法对变形、质量差指纹均有较好的校正和容错性能。
(4) 简单易用方便扩充
无需具备指纹识别专业知识即可应用。可以扩展内存,没有用户数量限制。
表2-2展示了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的基本参数。供电电压选择直流5V,留有UART接口方便与上位机连接。
表2-2 FM-180 指纹识别设备的基本参数
供电电压 5V 特征文件 256 bytes
工作电流 <120mA 上位机接口 UART
峰值电流 <150mA 通讯波特率 9600bps
2.2.2 执行单元
系统的目标是实现门禁功能,因此执行单元需要去控制门的开合。而门禁系统经过四代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能够适应各种需求。电子锁可以由电机控制开合、可以有电磁铁也可以由弹片控制,电机控门锁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