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2米波段测向信标台设计与制作-数据存贮与传输部分
进入21世纪,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技术手段和发展最快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RFID技术和GSM移动通信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RFID技术和GSM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开发成本低,保密性好,可靠性高,方便快捷等特点。本次设计主要基于RFID技术和GSM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技术。整个系统主要包括液晶显示模块,RFID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系统主控模块。系统主控模块为STC89C52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RFID模块与IC卡进行信息的传输,控制GSM模块进行信息的远程传输,同时通过液晶显示模块将信息显示出来。关键词 RFID技术,GSM技术,无线通信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1
1.1.2 GSM技术 2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2.1射频识别(Rfid)技术 2
1.2.2 GSM技术 3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3
2 系统总体设计 4
2.1 设计原则 4
2.2 系统结构 5
2.3 系统结构图 6
3 系统硬件的实现 7
3.1 系统电源模块 8
3.2 单片机控制模块 9
3.3 系统显示模块 11
3.4 系统串口通信模块 12
3.5 系统RFID模块 13
3.6 系统GSM模块 18
4 系统软件设计 19
4.1 系统软件结构 19
4.2 GSM模块 19
4.2.1 AT指令 20
4.3 RFID模块 20
4.3.1 ISO 14443协议 21
5 系统调试 23
5.1 硬件电路的测试 23
5.2 系统运行调试 24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硬件电路 30
附录B PCB图 31
附录C 程序代码 32
1 串口通信代码 32
2 系统运行代码 34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无线电测向技术是指利用带有定向天线的接收设备对目标电台所在方位进行测定的技术,它广泛地用于无线电管理、敌台捕获、飞行引导、野外搜救及海上搜救等领域,因而是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军事斗争、社会法治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2米波测向是一项经典的训练项目,可以帮助受训者提高无线电知识水平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水平。2米波测向信标台是该项训练中的目标电台,它需要设定工作在144MHz146MHz一组工作频率中的一个特定频点上,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拍发设定的台号电码,供受训者测定方向、判定远近,进而寻找到它目前,2米波测向信标台主要存在的缺点有:一是工作频率切换不准确、切换不方便(有的甚至不能切换);二是台号电码简单、码速固定,无法调节;三是被寻找到后,后台无法实时掌握到达者身份和确切到达时间。近年来,2米波测向信标台产品尽管有些改进,但总体上智能化水平不高,制约了训练的效率。本次课题我将完成其中的数据存贮与传输部分。
数据存贮与传输部分主要使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读写和GSM模块完成数据发送。
1.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频率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简称,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的技术。RFID系统用电子数据作为载体存放识别信息,电子数据载体被称为应答器。阅读器可以将存放在应答器中的识别信息读出,阅读器也将数据写入应答器中,双方之间是通过无线通信来实现读、写过程的。进入21世纪以来,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内。RFID技术包括许多技术,如条形码技术、生物统计识别方法、磁条磁卡技术、接触式及非接触式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
早期的接触式IC卡技术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如: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过高、维修维护成本高、数据交互速率慢、接触磨损等。随着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全球化发展,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信息载体的便携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于是具有易于维护、无机械磨损、使用方便等优点的非接触式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非接触式IC卡技术是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技术,它成功地结合了RFID技术和IC技术,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的特点,要完成对IC卡中数据的读写操作只需要将卡片靠近读写器时即可。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关注。非接触式IC卡具有操作方便、使用便捷快速、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的特点,使得它在日常生活场所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如电子钱包、地铁、铁路、轮渡、公交、一般路桥收费、高速公路、食堂售饭收费、考勤系统、门禁系统、身份证等领域。因此,研究该技术己成为当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GSM技术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1]。GSM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成熟的制式,主要业务为话音业务,并可提供短信息、呼叫转移、移动秘书、移动定位、彩铃、彩信等多种增值业务。
短消息业务是GSM系统中一种不需要拨号建立端到端的连接,而是直接把要发的信息加上目的地址,通过无线控制信道发送给短消息服务中心,经短消息服务中心存储和转发,最后到达信宿的一种数据业务。短消息业务具有传递迅速、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推出后发展非常迅速,普及率很高,并被推广到众多工业和民用领域进行开发和应用。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RFID技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它可以用来识别和跟踪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并且能够基于此技术构建一个连接和容纳世界上所有物理对象的巨型的智能网络,RFID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RFID技术因为其便捷快速、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RFID技术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和零售业等领域。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如日立、德州仪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NXP半导体等在相关软硬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其中,IBM己在日本、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三大研发中心,IBM不仅从事RFID相关基础研发工作,同时还向市场推出了规格仅有0.005CM*0.005CM的标签。丹麦RFID SEC公司开发出了无源RFID隐私增强技术用于跟踪。ABI易腾迈、迅宝等10多家技术企业还于2005年组建了RFID专利联盟。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1
1.1.2 GSM技术 2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2.1射频识别(Rfid)技术 2
1.2.2 GSM技术 3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3
2 系统总体设计 4
2.1 设计原则 4
2.2 系统结构 5
2.3 系统结构图 6
3 系统硬件的实现 7
3.1 系统电源模块 8
3.2 单片机控制模块 9
3.3 系统显示模块 11
3.4 系统串口通信模块 12
3.5 系统RFID模块 13
3.6 系统GSM模块 18
4 系统软件设计 19
4.1 系统软件结构 19
4.2 GSM模块 19
4.2.1 AT指令 20
4.3 RFID模块 20
4.3.1 ISO 14443协议 21
5 系统调试 23
5.1 硬件电路的测试 23
5.2 系统运行调试 24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附录A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硬件电路 30
附录B PCB图 31
附录C 程序代码 32
1 串口通信代码 32
2 系统运行代码 34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无线电测向技术是指利用带有定向天线的接收设备对目标电台所在方位进行测定的技术,它广泛地用于无线电管理、敌台捕获、飞行引导、野外搜救及海上搜救等领域,因而是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军事斗争、社会法治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2米波测向是一项经典的训练项目,可以帮助受训者提高无线电知识水平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水平。2米波测向信标台是该项训练中的目标电台,它需要设定工作在144MHz146MHz一组工作频率中的一个特定频点上,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自动拍发设定的台号电码,供受训者测定方向、判定远近,进而寻找到它目前,2米波测向信标台主要存在的缺点有:一是工作频率切换不准确、切换不方便(有的甚至不能切换);二是台号电码简单、码速固定,无法调节;三是被寻找到后,后台无法实时掌握到达者身份和确切到达时间。近年来,2米波测向信标台产品尽管有些改进,但总体上智能化水平不高,制约了训练的效率。本次课题我将完成其中的数据存贮与传输部分。
数据存贮与传输部分主要使用RFID技术进行数据读写和GSM模块完成数据发送。
1.1.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频率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简称,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识别的技术。RFID系统用电子数据作为载体存放识别信息,电子数据载体被称为应答器。阅读器可以将存放在应答器中的识别信息读出,阅读器也将数据写入应答器中,双方之间是通过无线通信来实现读、写过程的。进入21世纪以来,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内。RFID技术包括许多技术,如条形码技术、生物统计识别方法、磁条磁卡技术、接触式及非接触式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
早期的接触式IC卡技术本身有不可克服的缺点如: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过高、维修维护成本高、数据交互速率慢、接触磨损等。随着服务业和信息业的全球化发展,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信息载体的便携性、易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于是具有易于维护、无机械磨损、使用方便等优点的非接触式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非接触式IC卡技术是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广泛应用的技术,它成功地结合了RFID技术和IC技术,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具有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的特点,要完成对IC卡中数据的读写操作只需要将卡片靠近读写器时即可。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的关注。非接触式IC卡具有操作方便、使用便捷快速、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的特点,使得它在日常生活场所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如电子钱包、地铁、铁路、轮渡、公交、一般路桥收费、高速公路、食堂售饭收费、考勤系统、门禁系统、身份证等领域。因此,研究该技术己成为当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 GSM技术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缩写,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窝系统之一[1]。GSM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成熟的制式,主要业务为话音业务,并可提供短信息、呼叫转移、移动秘书、移动定位、彩铃、彩信等多种增值业务。
短消息业务是GSM系统中一种不需要拨号建立端到端的连接,而是直接把要发的信息加上目的地址,通过无线控制信道发送给短消息服务中心,经短消息服务中心存储和转发,最后到达信宿的一种数据业务。短消息业务具有传递迅速、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推出后发展非常迅速,普及率很高,并被推广到众多工业和民用领域进行开发和应用。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成熟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RFID技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它可以用来识别和跟踪几乎所有物理对象,并且能够基于此技术构建一个连接和容纳世界上所有物理对象的巨型的智能网络,RFID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将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RFID技术因为其便捷快速、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安全性高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RFID技术在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和零售业等领域。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如日立、德州仪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NXP半导体等在相关软硬件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其中,IBM己在日本、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三大研发中心,IBM不仅从事RFID相关基础研发工作,同时还向市场推出了规格仅有0.005CM*0.005CM的标签。丹麦RFID SEC公司开发出了无源RFID隐私增强技术用于跟踪。ABI易腾迈、迅宝等10多家技术企业还于2005年组建了RFID专利联盟。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