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本科生英语听力因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样本


课题探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听力理解的理论探究较为成熟: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克拉中)(1985).“从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thesis)探究听力理解的过程:O&rsqu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uo;从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thesis)探究听力理解的过程:O’Malley&Chamot(1990)从“元认知及认知策略”探究听音者的语音识别及认知能力和听解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Judi提出的(HURIE模式)对于探究影响听力理解因素提供理论支持。该模式指出,再有效的听力理解中,听着被要求积极参加与整个的听力过程,即听到信息——听懂信息——记住信息——理解信息——评估信息——对信息做出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听力理解与记忆的三个阶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一种自觉的过程,是存储信息的心理能量。心理学家们按先后顺序将记忆分为感官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感官记忆是指个人通过视、听、味、嗅等感官得到的,为时不到一秒的记忆。短期记忆又称为工作记忆,是指对经过短期记忆处理过的信息进行存储和继续处理的记忆阶段,一般也只能维持二十秒以内。经过短期记忆处理过的信息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或者停止处理,被大脑丢弃或遗忘,或者进入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又叫永久记忆,与前两种记忆不同的是,它在时间和容量上都是无限的,它包括一个人记住以前经历的全部。这三个记忆阶段相互作用的结果便是学习者对所听信息的理解。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记忆的三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理解的任务。这些理论探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认识听力理解,以及解释有关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对于听力理解的探究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的探究,如王伟(1991)具体地分析了影响听力的主、客观因素,并认为这些主客观因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的因素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听力障碍;2)对听力理解策略的探究,在听力策略于听力理解的关系上,学者们倾向于认为听力策略的运用对听力理解有积极的影响,者方面的文章有:蒋祖康(1994)“学习策略与听力的关系—我国本科生素质调查分报告之一”:3)对听力理解评估与测试的探究,如王兴国(1998)剖析了一些交际听力测试题型的信度和效度。
范彩霞(2004)在剖析影响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因素(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的因素,语言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途径是:丰富高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习惯,运用听力技巧和诱发学习兴趣。徐玲,郭海燕,胡瑞云(2000)比较全面的探讨了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对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造成的影响。作者通过对大量听力实例材料的剖析,介绍了实用技巧得出结论:英语学者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需具备广阔的文化时代知识。同时还要有意识的训练各项听力技能,才能全面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尽管学者在英语听力理解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究,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复探究现象严重、实证探究比例偏低、探究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的归纳、总结等。
课题探究目的:
听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与人面对面交流机会愈来愈多的今天,如何提高英语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语言环境因素及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本科生的听力水平一直较为薄弱,听力也因此成为本科生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本文旨在探究影响听力理解的诸种要素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lwqt/ktbg/4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