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组网规划与设计【字数:12567】
摘 要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传递和发布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小区网络也要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如社区服务,娱乐服务等,以满足小区居民对网络的需求。本文主要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区提出网络建设需求,根据网络需求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建设小区网络所需的网络技术(如VLAN技术、NAT技术和OSPF技术等),并根据小区的居民楼节点信息设计出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再根据拓扑图对小区网络的接入层,汇聚层与核心层进行规划建设,实现居民楼和物业的IP地址规划;部署小区服务器和IP电话,实现小区物业的智能管理。后期加入网络安全配置,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上网和防止小区网络遭到破坏。最后进行网络基础连通性,网络安全和IP电话业务的测试,对方案加以验证。实现小区居民高速、安全上网以及与物业能及时沟通的功能。
目 录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课题建设目标 1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2.网络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2 网络功能需求 4
3.网络技术选择 6
3.1 VLAN技术 6
3.2 端口聚合技术 6
3.3 STP技术 6
3.4 DHCP技术 7
3.5 NAT技术 7
3.6 OSPF技术 7
3.7 IP电话技术 7
4.小区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9
4.1 设计原则 9
4.2 网络拓扑图设计 10
4.3 IP地址规划 10
4.4 服务与应用设计 12
4.4.1服务器设计 12
4.4.2 IP电话设计 12
4.5 网络安全设计 12
4.5.1 设备登录安全 12
4.5.2 ACL访问控制 13
4.5.3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13
5.小区网络实施配置 14
5.1 网络连通性配置 14
5.1.1 VLAN配置 14
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端口聚合配置 15
5.1.3 OSPF配置 16
5.1.4 STP配置 17
5.1.5 NAT配置 17
5.2 服务与应用配置 17
5.2.1 服务器配置 17
5.2.2 IP语音电话配置 20
5.3 网络安全配置 21
5.3.1 设备安全登陆配置 21
5.3.2 ACL访问控制配置 22
5.3.3 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配置 23
6.实现与测试 24
6.1 连通性测试 24
6.1.1 IP地址获取 24
6.1.2 VLAN间通信测试 24
6.1.3 Internet访问测试 26
6.2 服务与应用测试 27
6.2.1 服务器访问测试 27
6.2.2 IP语音电话测试 29
6.3 网络安全测试 30
6.3.1 SSH登陆测试 30
6.3.2 ACL测试 32
6.3.3 配置备份与恢复测试 34
总结 36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这些年以来,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各个城市都在不断的进行住宅小区的建设开发,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区住宅建设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的一项工作。在网络咨询服务和内容服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区住宅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网络社区的建设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创造了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小区网络建设,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带动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开发商为了能够给小区住户提供一个服务更好、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经过对一些对智慧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网络需求的研究,规划出一个智慧小区的网络系统,某社区的基本建筑设计4栋楼,每栋楼高20层,每栋楼有3个单元,每单元每层楼有3家住户,并有1栋2层高的物业服务中心和一个门卫室。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主要是为住户提供物业管理费用收取、房屋设备维修、水电煤气费缴纳、社区卫生环境管理等服务,门卫室主要进行社区内住户的车辆出入放行,并为社区提供安防保障,网络中心楼则是用来安放社区主体的网络设施。
在小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小区网络系统能够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还能在未来小区住户增加的时候,能够实现对于小区网络系统的扩展,添加相应的网络设备和增加新用户的上网IP地址,但是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网络整体结构,是小区网络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开发商对于小区网络建设关注的一个问题。
所以根据小区内居住用户的需求分析,来建设一个完善的小区网络系统是本次设计完成的主要任务。
1.2 课题建设目标
随着小区住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速,小区住户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网络信息传输平台,因此建设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系统满足小区内用户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住宅小区在全面实现信息化,这将会改变传统的居住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区发展。
在开发商建设小区的时候,应该把小区信息化建设作为小区的基础建设来抓,本次小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完成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小区网络系统,实现小区内更完善的管理和服务。
小区网络系统总体上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结构化
在小区内部的网络建设中,要实现住宅楼的网络接入之外,还得实现资源的分享,网络功能的不同,是网络设计要考虑的因素。网络中的部分功能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网络结构只需要对这个功能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不会对网络的主干和整体结构有影响。出去这种优势的考虑,小区网络建设模式需要采用结构化的设计。
(2)安全性
目 录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课题建设目标 1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2.网络需求分析 4
2.1 用户需求 4
2.2 网络功能需求 4
3.网络技术选择 6
3.1 VLAN技术 6
3.2 端口聚合技术 6
3.3 STP技术 6
3.4 DHCP技术 7
3.5 NAT技术 7
3.6 OSPF技术 7
3.7 IP电话技术 7
4.小区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9
4.1 设计原则 9
4.2 网络拓扑图设计 10
4.3 IP地址规划 10
4.4 服务与应用设计 12
4.4.1服务器设计 12
4.4.2 IP电话设计 12
4.5 网络安全设计 12
4.5.1 设备登录安全 12
4.5.2 ACL访问控制 13
4.5.3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 13
5.小区网络实施配置 14
5.1 网络连通性配置 14
5.1.1 VLAN配置 14
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端口聚合配置 15
5.1.3 OSPF配置 16
5.1.4 STP配置 17
5.1.5 NAT配置 17
5.2 服务与应用配置 17
5.2.1 服务器配置 17
5.2.2 IP语音电话配置 20
5.3 网络安全配置 21
5.3.1 设备安全登陆配置 21
5.3.2 ACL访问控制配置 22
5.3.3 配置文件备份与恢复配置 23
6.实现与测试 24
6.1 连通性测试 24
6.1.1 IP地址获取 24
6.1.2 VLAN间通信测试 24
6.1.3 Internet访问测试 26
6.2 服务与应用测试 27
6.2.1 服务器访问测试 27
6.2.2 IP语音电话测试 29
6.3 网络安全测试 30
6.3.1 SSH登陆测试 30
6.3.2 ACL测试 32
6.3.3 配置备份与恢复测试 34
总结 36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这些年以来,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各个城市都在不断的进行住宅小区的建设开发,伴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区住宅建设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的一项工作。在网络咨询服务和内容服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区住宅用户对于网络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同时,网络社区的建设也给房地产开发商创造了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小区网络建设,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带动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开发商为了能够给小区住户提供一个服务更好、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经过对一些对智慧社区的居住环境和网络需求的研究,规划出一个智慧小区的网络系统,某社区的基本建筑设计4栋楼,每栋楼高20层,每栋楼有3个单元,每单元每层楼有3家住户,并有1栋2层高的物业服务中心和一个门卫室。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主要是为住户提供物业管理费用收取、房屋设备维修、水电煤气费缴纳、社区卫生环境管理等服务,门卫室主要进行社区内住户的车辆出入放行,并为社区提供安防保障,网络中心楼则是用来安放社区主体的网络设施。
在小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小区网络系统能够满足现有的用户需求,还能在未来小区住户增加的时候,能够实现对于小区网络系统的扩展,添加相应的网络设备和增加新用户的上网IP地址,但是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网络整体结构,是小区网络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开发商对于小区网络建设关注的一个问题。
所以根据小区内居住用户的需求分析,来建设一个完善的小区网络系统是本次设计完成的主要任务。
1.2 课题建设目标
随着小区住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速,小区住户就需要一个更好的网络信息传输平台,因此建设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系统满足小区内用户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住宅小区在全面实现信息化,这将会改变传统的居住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小区发展。
在开发商建设小区的时候,应该把小区信息化建设作为小区的基础建设来抓,本次小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完成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的小区网络系统,实现小区内更完善的管理和服务。
小区网络系统总体上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结构化
在小区内部的网络建设中,要实现住宅楼的网络接入之外,还得实现资源的分享,网络功能的不同,是网络设计要考虑的因素。网络中的部分功能发生变化的时候,整个网络结构只需要对这个功能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不会对网络的主干和整体结构有影响。出去这种优势的考虑,小区网络建设模式需要采用结构化的设计。
(2)安全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wljs/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