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攻击工具分析研究(附件)【字数:9813】

摘 要 无线局域网是一种不需要物理连接,仅凭无线信号就可以在局域网中实现传输信息功能的技术。无线局域网的便捷与机动性突破了有限局域网的局限性,大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然而,随着无线局域网的普及和无线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纷至沓来,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全问题。现在,即使大部分的无线局域网特别是家庭无线局域网都已经采用了WPA/WPA2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可是这些加密依然容易遭到攻击工具的攻击,从而破译密钥,进入无线局域网。当然,通过亲自组建无线局域网,再通过现在的一些主流软件对其进行攻击,来验证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找出无线局域网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些软件的使用,从中找出它们的攻击方式,采取一些措施,从而达到加强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能,保证无线局域网稳定和安全的运行。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概述 1
1.2无线局域网技术 1
1.2.1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2
1.2.2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3
1.2.3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 3
1.3无线局域网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4
1.3.1无线局域网的现状 4
1.3.2无线局域网存在的问题 4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 6
2.1局域网的安全性 6
2.2无线局域网面临的安全现状 6
2.3对安全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6
第三章 几种主流攻击工具的攻击演示和分析 8
3.1搜索无线信号源 8
3.2破解无线密钥 9
3.3分析 12
第四章 防御方案 14
4.1关于规避非法AP接入的方案 14
4.1.1具体防范措施 14
4.1.2方案评估 14
4.2关于保护传输数据的方案 14
4.2.1具体防范措施 14
4.2.2方案评估 15
4.3关于防止密钥被破解的方案 15
4.3.1具体防范措施 15
4.3.2方案评估 15
4.4总结 15
结束语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概述
今天,网络一词已经有了很多的概念。在计算机领域中,网络是一个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全都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了这些信息的共享。从1983年TCP/IP协议的推出到现在,网络已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速发展,并且经历了远程终端连接、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和信息高速公路四个时代。当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也有了各式样的分支:
按覆盖范围分:局域网 LAN (作用范围一般为几米到几十公里) 、城域网 MAN (界于 WAN 与 LAN 之间)、 广域网(作用范围一般为几十到几千公里) 。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 、环型 、星型 、网状。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网 、光纤网 、无线网 、局域网(通常采用单一的传输介质)、城域网和广域网(采用多种传输介质)。
按通信方式分: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式传输网络。
当然,无论计算机网络如何发展,要实现网络必须要具备以下4个要素: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有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软件支持、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
局域网作为网络的一种,一般是指在方圆几千米以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而组成的计算机组。局域网可以实现很多的功能,例如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局域网虽然说是封闭型的,但是它可大可小,小到可以是由同一间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成,也可以大到由不同地域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目前,绝大多数的局域网都是以以太网的原身发展而来。而对于以广播为技术基础的以太网来说,其任何两个节点间的通信数据包会被在这个以太网下面的任意节点截取和监听。所以,只要接入并且侦听该以太网的任一节点,就能够捕捉到这个以太网中的所有数据包,然后通过对其进行解包分析从而窃取到关键信息,这个可以说是以太网所固有的安全隐患了。事实上,网络上有许多免费的黑客工具都是将以太网侦听作为其最基本的攻击手段的。
在无线局域网出现之前,人们如果想要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就只能组建有线网络,虽然之后又发明了光纤来提高网络速度,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有线网络的组建、维护和更改都非常的不方便,而且成本的代价还不低。之后,人们就发明了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由许多可移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之间不需要物理线路的连接就能互相通信,而且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可随意改变。[1]它通过射频的技术,使用电磁波在空中传播,在空中进行通信,它既方便使用而且机动性还好。而自从有了无线局域网,人们就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享受网络服务了。
1.2无线局域网技术
1.2.1无线局域网的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无线局域网的灵感起源与美军在二战时期应用的通讯技术,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专家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这个网络叫做ALOHNET,它包括四座横跨夏威夷的岛屿的旗台计算机,可以称得上是无线局域网的鼻祖。之后直至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授权普通用户可以使用ISM(工业、科技、医学)频段,从而促进无线局域网的商业化发展。ISM不仅为无线网络设备供应商提供了产品频段,而且用户无需申请就能直接使用设备。这使得开放而又便捷的无线网络快速发展。当然,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无线局域网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使得它的发展和使用受到了巨大的阻碍。直到20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公认的局域网权威IEEE802工作组才陆续建立起了一组以协议形式表述的无线局域网规范标准,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如下表21所示,IEEE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协议:80.11协议。之后又提出了802.11a,802.11g,802.11n,802.11i等一系列协议,具体情况可见下表21。
表21无线局域网标准
802.11
1997年,原始标准(2Mbit/s,工作在2.4GHz)。
802.11a
1999年,物理层补充(54Mbit/s,工作在5GHz)。
IEEE 802.11b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wljs/1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