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库存预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超市,紧跟时代步伐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超市规模的扩大,超市内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加大,超市的库存管理难度也在加大。因此,开发一套便捷高效的超市库存管理系统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超市库存管理系统,我们可以对商品信息,销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实现超市库存管理的高效性与精确性。系统采用Microsoft Visual 2012平台,用C#语言和SQL Server 2008 R2数据库进行开发设计。采用三层架构模型,操作简单功能强大,能够完成超市日常管理工作。该系统主要包含商品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进货管理、系统管理、报表导出等功能模块。通过各个模块实现对超市日常工作的管理。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开发方法 1
1.3 运行环境的选择 2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3
2.1 系统分析 3
2.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
2.1.2 系统需求分析 3
2.2 可行性分析 4
2.2.1 技术可行性 5
2.2.2 经济可行性 5
2.2.3操作可行性 5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6
3.1 ER图设计 6
3.2 信息表设计 8
第四章 系统实现 12
4.1 登录模块的实现 12
4.2主界面 14
4.3 进货管理模块 14
4.3.1 采购进货模块 14
4.3.2 采购退货管理 20
4.4 销售管理 23
4.5 系统设置 24
4.5.1 供货商管理 24
4.5.2 客户信息管理 26
4.5.3 操作员设置 27
4.5.4 仓库设置 28
4.5.4 员工信息设置 28
4.6 统计管理 29
4.6.1 供应商统计 29
4.7 库存管理 31
4.7.1库存信息查询 31
4.7.2库存预警功能 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五章 系统测试 34
5.1 测试方法 34
5.1.1 白盒测试 34
5.1.2 黑盒测试 34
5.2 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 3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35
结束语 36
致 谢 37
第一章 概述
1.1 开发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成为各行各业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等待加工很传输的数据量也尤为巨大,因此,对数据库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国内市的一些中小型超市,由于缺乏竞争意识,仍停留在书面记录、表格登记的管理方式。他们在信息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大中型超市。要想适应市场竞争,提高超市的工作效率,离不开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必须要加强超市的信息化。
传统超市大多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其缺点主要有无法准确管理商品库存等信息,收银速度慢,容易出差错,盘点效率低,并且,商品的调价以及进货销售全凭经验,缺乏数据分析,效果很难达到最佳。并且超市规模要想扩大,数据量也必然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脱离市场竞争,必将被淘汰。
为满足市场需求,超市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做转变,通过对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超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超市库存预警系统是专为中小型超市的销售管理的需求而开发,界面简单易懂、操作简便。超市库存方面的数据都有一个量化,及时提醒商家,为库存管理提供便利。
1.2 开发方法
本系统采用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优势主要有:语法简洁,完全面向对象,安全性高,可控制版本,灵活性与兼容性强。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2008数据库,因为它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我们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三层结构技术,即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这三层在系统中被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并把相应的请求通过调用中间层组件传递给逻辑层;而逻辑层通过组件执行具体的逻辑,通过SQL等方式向第三层的组件提出数据请求。表示层在应用浏览器中运行数据访问也在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运行。通过采用三层结构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管理性等关键问题。
1.2.1 三层结构的介绍
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再加上实体类库。这样区分的目的即为了满足“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三层结构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三层结构原理图
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即用户直接能见到的界面,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位于最外层(最上层)。
业务逻辑层:这是系统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十分关键,它介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两者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接的作用。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也是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未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风格对于其调用的底层数据而言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的设计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此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该层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加、查找、删除、修改、更新等。
1.3 运行环境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硬件发展迅速,为将来升级考虑,这里所提供的硬件设备要比能够运行该系统需要的最低的硬件标准高出一些。
1软件环境: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7以上;
开发工具:Microsoft?SQL?Server?2008?R2;Microsoft Visual 2012
2.硬件环境:
CPU:Intel?Pentium(R)4以上;内存:512M;硬盘:80G;网卡:100M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开发方法 1
1.3 运行环境的选择 2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3
2.1 系统分析 3
2.1.1 系统功能模块图 3
2.1.2 系统需求分析 3
2.2 可行性分析 4
2.2.1 技术可行性 5
2.2.2 经济可行性 5
2.2.3操作可行性 5
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 6
3.1 ER图设计 6
3.2 信息表设计 8
第四章 系统实现 12
4.1 登录模块的实现 12
4.2主界面 14
4.3 进货管理模块 14
4.3.1 采购进货模块 14
4.3.2 采购退货管理 20
4.4 销售管理 23
4.5 系统设置 24
4.5.1 供货商管理 24
4.5.2 客户信息管理 26
4.5.3 操作员设置 27
4.5.4 仓库设置 28
4.5.4 员工信息设置 28
4.6 统计管理 29
4.6.1 供应商统计 29
4.7 库存管理 31
4.7.1库存信息查询 31
4.7.2库存预警功能 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五章 系统测试 34
5.1 测试方法 34
5.1.1 白盒测试 34
5.1.2 黑盒测试 34
5.2 等价类划分测试用例 34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35
结束语 36
致 谢 37
第一章 概述
1.1 开发背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成为各行各业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等待加工很传输的数据量也尤为巨大,因此,对数据库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迫切。然而国内市的一些中小型超市,由于缺乏竞争意识,仍停留在书面记录、表格登记的管理方式。他们在信息化进程中远远落后于大中型超市。要想适应市场竞争,提高超市的工作效率,离不开高效的信息处理方式和管理方法,因此必须要加强超市的信息化。
传统超市大多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其缺点主要有无法准确管理商品库存等信息,收银速度慢,容易出差错,盘点效率低,并且,商品的调价以及进货销售全凭经验,缺乏数据分析,效果很难达到最佳。并且超市规模要想扩大,数据量也必然增加,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脱离市场竞争,必将被淘汰。
为满足市场需求,超市需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做转变,通过对基础数据的信息化、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促进超市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超市库存预警系统是专为中小型超市的销售管理的需求而开发,界面简单易懂、操作简便。超市库存方面的数据都有一个量化,及时提醒商家,为库存管理提供便利。
1.2 开发方法
本系统采用C#作为前台开发工具。C#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简单的,由C和C++衍生出来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优势主要有:语法简洁,完全面向对象,安全性高,可控制版本,灵活性与兼容性强。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2008数据库,因为它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我们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三层结构技术,即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这三层在系统中被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表示层负责与用户交互,并把相应的请求通过调用中间层组件传递给逻辑层;而逻辑层通过组件执行具体的逻辑,通过SQL等方式向第三层的组件提出数据请求。表示层在应用浏览器中运行数据访问也在专用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运行。通过采用三层结构能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系统的可扩展性、安全性、管理性等关键问题。
1.2.1 三层结构的介绍
三层架构: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再加上实体类库。这样区分的目的即为了满足“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
三层结构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三层结构原理图
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即用户直接能见到的界面,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位于最外层(最上层)。
业务逻辑层:这是系统架构中最核心的部分,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十分关键,它介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两者中间,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接的作用。层是一种弱耦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依赖也是是向下的,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未知的,改变上层的设计风格对于其调用的底层数据而言没有任何实际影响。如果在分层设计时,遵循了面向接口的设计思想,那么这种向下的依赖也应该是一种弱依赖关系。因此在不改变接口定义的前提下,理想的分层式架构,应该是一个支持可抽取、可替换的“抽屉”式架构。正因为如此,业务逻辑层的设计对于一个支持可扩展的架构尤为关键,因为它扮演了两个不同的角色。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它却是被调用者。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都纠结在业务逻辑层上,如何实现依赖关系的解耦,则是除了实现业务逻辑之外留给设计师的任务。
数据访问层:该层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加、查找、删除、修改、更新等。
1.3 运行环境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硬件发展迅速,为将来升级考虑,这里所提供的硬件设备要比能够运行该系统需要的最低的硬件标准高出一些。
1软件环境: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7以上;
开发工具:Microsoft?SQL?Server?2008?R2;Microsoft Visual 2012
2.硬件环境:
CPU:Intel?Pentium(R)4以上;内存:512M;硬盘:80G;网卡:100M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jsjkxyjs/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