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性能研究

摘 要小区间干扰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固有的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覆盖率和容量。对于小区边缘用户,小区间干扰导致网络频繁掉线或拒绝接入网络。解决此问题问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小区间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以及消除。本文采用仿真的方式对BD预编码方法、联合处理的方式对预处理编码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预编码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消除了LTE单元间的干扰。
目 录
一 引言 5
二 LTE 系统简介 5
(一) 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研究现状 6
(二)LTE 系统架构 7
(三)LTE 物理层概述 8
三 LTE系统中小区间抗干扰技术 10
(一)干扰抑制候选技术 10
(二)小区间干扰随机化 10
(三)小区间干扰消除 11
(四) 小区间干扰协调 11
四 系统仿真 12
(一) 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CoMP 技术 12
(二) 联合传输处理(JP) 13
(三) 协作调度/Beamforming 14
(四) CoMPJP 系统模型 15
(五) BD 算法 16
(六)系统仿真结果 17
五 总结与展望 20
(一) 全文总结 20
(二) 不足及感谢 20
参考文献 2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成功融合,人们对宽带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为保证无线通信系统的低延迟,更快更好地发展,3GPP衍生出了LTE。
目前,LTE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WCDMA和TD SCDMA系统。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抵抗多径传播上有很大的效果,该项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一直很难攻克的高速传输数据的难题。
目前LTE鉴于高速率和系统容量的要求下,LTE 系统支持下行多输入和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该技术指得是采用很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来实现无线传输,可以很好地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提高系统传输速率,为提高系统容量找到新的解决方式。M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IMOOFDM系统把MIMO与ofdm技术融合起来,确保了链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以及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通过研究可知,影响LTE系统容量和性能的因素不止一个,其中对其影响程度比较大的就是干扰。而干扰的类型也不止一个,其中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ICI)和多流干扰(Multistream interference,MSI)是两个重要干扰。而CoMP 中的Joint processing technology (JP)的核心优势是能够消除小区间干扰。
二 LTE 系统简介
(一) 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消除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小区间干扰一直是LTE系统中一直难以攻克的问题。常见的小区间干扰有三种类型,即干扰协调、消除以及随机化三种。目前通常采用频率复用的方法来解决小区间干扰的问题,其中复用系数的选择类型比较单一,一般就选择1、3、7 等几种。当复用系数选择1的时候,这就意味着离得近的小区共用相同的频率资源,这种情况下,那些处在边缘的小区间就会出现干扰严重的现象;当复用系数选择3或者7的时候,小区间的干扰就会得到有效地控制,但是频谱的效率会下降。因为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对频谱的效率率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故频谱复用系数的选择应该是无线趋向于1的。在解决区间干扰的问题上, OFDM 技术要比与CDMA 技术更有效。但是,在小区间干扰问题上,OFDM 系统或许比CDMA 系统严重的多。两个相邻的小区如果在边缘重叠区域采用一样的频谱资源,就会有很强的ICI出现,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区间抗干扰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1)小区间干扰是随机的; (2)小区间干扰协调/回避; (3)小区间干扰消除。比如,可通过干扰随机化进行扰码和交织、动态调度、扩频、等,以及系统干扰在两个维度的时间和频率平均;在有色干扰特征干扰抵消的基础上,干扰就会得到一定的抑制,即:通过终端多天线抑制干扰的空间色彩;干扰协调也具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细胞边缘的时频资源。通常采用的主动干扰技术有正交或准正交两种。而且非理想功率控制的协调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
采用协作多点传输和接收( Coordinated Multi Pointtransmission/ reception, CoMP)技术来解决问题。借助于不同的小区间的协同处理,小区间干扰的问题可以得到抑制或消除。为了让LTE系统小区边缘的干扰得到很好的控制或消除,及其边缘的频谱效率得到提高,LTE系统中着重提出了CoMP技术,CoMP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容量,同时可以提高边缘频谱效率,可见其重要性。
虽然基站自身的距离一般都比较近,但是小区间干扰信号的距离就很远了,具有较大的信噪比,因此处在小区边缘的用户,因距基站较远,受到靠近的小区间具有相同载波资源的用户的影响,功率就很小,故虽然小区间整体上来讲具备较高的吞吐量,但是处在小区边缘的用户就很难得到高的服务质量,吞吐量就会不高。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加快研究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LTE网络干扰树状图如下图21所示:
图 21 LTE 网络干扰树状图
(二)LTE 系统架构
作为一种最新的系统,LTE升级了原有系统架构,即把RNC与 NodeB进行了融合(eNodeB),这就让系统更简单,成为合并后的eNodeB,系统改进后可接入E UTRAN。这也是改进后的系统只有分组交换域的原因。
/
图 22 LTE的系统架构
目前LTE系统由用户(UE)、核心网(EPC)和基站(eNodeB)组成。EPC作为网络系统中的核心成员,其信令和数据处理分别为MME和SAE网关,其中基站(eNodeB)也是网络的组成部分,也称为EUTRAN。它们均有自己的接口,eNodeB的接口为X2;EPC、eNodeB的接口为S1;基站和用户的接口为Uu。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txgc/8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