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区4g基站性能测试与分析(附件)【字数:6920】

摘 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为了改善用户使用时的感知,它引入了以下几种技术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MIMO(Multi-Input &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自适应调制编码),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等等。它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网络业务环境,改善了站点小区周边的用户性能,提高了小区的容量并且降低了系统的延迟。基于位置原因,部分站点附近车流量较大,为基站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与其他同类型的站相比,用户体验有一定的下降,为此,我选择了新福路新康路LD作为本次的单站验证目标,新福路新康路LD是位于常州市新北区D频段基站,在对这个站点进行验证时,我选用了CDS软件,对目标站点进行RSRP,SINR和下载速率三个方面的测试,之后对测试LOG进行分析,以调整后台参数的手段对以上三个目标进行优化,来达到提升站点整体用户感知的目的。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LTE发展历史 1
1.2LTE发展前景与应用领域 3
第二章 基站验证原理 5
2.1基站验证流程 5
2.2 LTE基站常见问题及产生因素 5
第三章 基站性能测试 7
3.1 配置数据获取 7
3.2 测试工程师准备工作 7
3.3 测试工具准备 7
3.4站点安装的检测 8
3.5软件测试 10
第四章 基站性能分析 13
4.1数据分析处理 13
4.2参数优化与复测 18
4.3报告输出 19
结束语 21
致 谢 22
参考文献 23
附录 24
附录A新福新康路LOG截图 24
附录B站点现场图片 29
第一章 引言
1.1LTE发展历史<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是从80年代开始的,第一代所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979年芝加哥 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1985年英国TACS(Total Accsee Communicatios System);1981年北欧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e),它所提供的只有语音业务并有以下的缺点:频谱利用率低;终端笨重且昂贵;漫游范围小;安全性低。随后到了9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利用数字技术的通行系统,即在现在也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供一定的数据业务,并承载着所有CSFB语音任务的2G:1992年欧洲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1995美国IS95即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ssess);日本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lar)。与第一代相比性能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任具有容量不大,多种制式不兼容,数据传输速率低等方面的不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在1985年提出,但考虑该系统将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市场,工作频段在2000MHZ。且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PS,故于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定义为: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类型通信的通信系统。
GSM系统:由分层小区构成,采用的是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技术。
/
图11 GSM分层图
GSM业务主要由电信业务和承载业务构成,电信业务为主要业务,包括电话,紧急呼叫,三类传真以及短信息业务;承载业务:它在某个接入点上提供用户所需的传送相应信号的能力。与ISDN定义一样,不需要调制解调器就可以提供数据业务,但不能与基本电话业务同时使用;补充业务(归属承载业务),用于补充或修改基本业务,以提供用户完整的业务:如呼叫偏转(有被叫,实时前转)、呼叫前转(无条件、遇忙、无应答、不可及)、主叫号码识别、呼叫等待(被叫忙时,接收新业务)、呼叫保持(保持当前呼叫,发起新呼叫)、呼入呼出限制,其它,但是补充业务不能独立存在;增强型补充业务:语音群呼叫(VGCS)、话音广播业务(VBS)、多用户特征(MSP)、移动定位业务。
GSM网络结构如图12,包括BSS(基站系统),NSS(网络交换系统),OMS(操作与维护系统),MS(移动台)。
/
图12 GSM网络结构
由于电信技术业务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趋势日益明显,LTE(Long Term Evolution)也就寅运而生了。
LTE/SAE网络架构如图13,包括EPC(核心网)和EUTRAN(接入网)。
/
图13 LTE网络架构
与GSM的网络结构相比,LTE的网络架构更趋于扁平化和简单化,减少网络节点,降低系统复杂度以及传输和无线接入时延,减少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
1.2LTE发展前景与应用领域
随着通信网络的El益发展及3G与4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后4G时代的通信技术被命名为5G。5G通信技术作为概念性的技术在2001年由日本NTT公司提出,而我国5G概念则是于2012年8月在中国国际通信大会上被提出。目前,5G通信技术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标准,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3.6G/s。
5G无线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无线互联网网络,这个技术将支持OFDM(正交频分复用)、MCCDMA(多载波码分多址)、LASCDMA(大区域同步码分多址)、UWB(超宽带)、NETWORK.LMDS(区域多点传输服务)和IPv6(互联网协议)。
对于不同的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电接入网),利用扁平化IP概念更容易使5G网络升级至一个单纳米核心网络。由于扁平化IP,我们要更关注网络安全,因此5G网络运用纳米技术作为防护工具来保障网络安全。不可否认的是,扁平化IP网络的关键概念就是使5G可以兼容所有的网络。为了满足使用者对即时数据应用的要求,无线运营商要试图转型到扁平化IP建设中去。扁平化IP构架提供了一个能够通过象征性的名称来识别终端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像分层架构那样运用正常的IP地址,这种做法给移动网络运营商带来更多的利益。随着向扁平化IP架构的转型,移动运营商可以做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dzxx/dzkxyjs/406.html

好棒文